字词 | 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耳 《广韵》而止切,上止,日。 ❶ 耳朵。人与哺乳动物的听觉和平衡器官。《诗·小雅·无羊》:“尔牛来思,其耳湿湿。”《孟子·梁惠王上》:“声音不足听于耳欤?”{宋}{苏轼}《东坡志林·庞安常耳聩》:“吾与君皆异人也,吾以手爲口,君以眼爲耳,非异人乎?”{田汉}《丽人行》第一场:“好,休息一会儿吧,这叫‘耳不听为净’。” ”{郑玄}注:“耳,在旁可举也。” 如:木耳;银耳。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秋甲子雨,禾头生耳。”{五代}{李建勋}《间出书怀》诗:“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清}{冯桂芬}《林文忠公祠记》:“癸巳秋冬之交,累月阴雨,禾不得刈,皆生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君其耳而未之目耶?”{宋}{欧阳修}《赠潘景温叟》诗:“通宵耳高论,饮恨知何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翁素耳其名,而贫之。”{鲁迅}《坟·人之历史》:“则{中国}抱残守阙之辈,耳新声而疾走。” 《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太尉亦至,登牀受诏,然后帝崩”{裴松之}注引{晋}{郭颁}《世语》:“帝问{放}{资}:‘谁可与太尉对者?’{放}曰:‘{曹爽}。’帝曰:‘堪其事不?’{爽}在左右,流汗不能对。{放}蹑其足,耳之曰:‘臣以死奉社稷。’”{卢弼}集解引{胡三省}曰:“附耳语之也。 ” {汉}{贾谊}《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则爲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