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羊角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羊角参 【概况】: 异名 臭儿参(《陕西中草药》)。 基源 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轮叶黄精的根状茎。 原植物 轮叶黄精Polygonatum verticillatum(L.)All.(Convallaria verticillata L.∶Polygonatum kansuense Maxim.),又名红果黄精(《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地吊(四川)。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长2~3cm,一头粗,一头较细,粗的一头有短分枝,直径7~15mm,少有状根茎为连珠状。茎高(20~)40~80cm。 叶通常为3片轮生,间或有少数对生或互生的,少有全株为对生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6~10cm,宽0.5~3cm。花单朵或2~4朵成花序,总花梗长1~2cm,俯垂;苞片不存在,或微小生于花梗上;花被淡黄色或淡紫色,长3~10mm,裂片长2~3mm;花丝长0.5~2mm,花药长约2.5mm;子房约3mm,具与之等长或短的花柱。 浆果红色,直径6~9mm,具6~12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5卷.73页.图版7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100~4000m的林下或山坡草地上。 分布于山西西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和南部。 。【生药】:采集 夏、秋间采挖,去须根,洗净,以开水烫后晒干。 药材产陕西、甘肃、青海、四川。 鉴别 根茎具节,常自节处分段,每段呈角状分歧;表面黄白色,有明显纵皱纹与大小不等的茎痕及根痕,常附以少数须根。 质较软,断面淡黄白色。气无,味微苦。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化学】:从中分离出薯蓣皂甙元(Diiosgenin)[1]、葡萄糖和半乳糖[2]。另含多糖,其水解液中主要为甘露糖(Mannose),还有少量葡萄糖和阿拉伯糖[3]。 参考文献 [1]CA 1984∶100∶20491x [2]Natur Appl Sci Bull 1970;22(3-4)∶139 [3]CA 1987;107∶205008h 【药性】: 性味 《陕西中草药》:“甘、微苦,凉。” 功效 平肝息风,补脾润肺,清热凉血。 主治 肝阳头痛,目疾,神经衰弱,高血压症,痫症,肺结核,病后虚弱,食欲不振,咽喉痛,疖痈; ❶ 《陕西中草药》:“平肝息风,养阴明目,清热凉血。治头痛目疾,咽喉痛,高血压症,痫症,疖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研末或浸酒。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陕西中草药》:“治高血压症:羊角参60g,手儿参、太白黄精、茱苓草各9g。共为细粉,每次6g,日服2~3。” 单方应用 ❶ 《陕西中草药》:“治头痛目疾,咽喉痛,痫症,疖痈:羊角参6~9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