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川省银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川省银行民国时期四川地方银行改组建成的银行。1935年初,四川省政府重新改组,刘湘任省主席。令原四川地方银行的总分行处一律自同年1月1日起改名为四川省银行,原设理事会改为董事会。至1949年,先后任董事长的有周焯、郭松年、潘昌猷、邓汉祥、李星枢,任总经理的有刘航琛、潘昌猷、杨晓波、康宝志、何兆青、王锡祺。初期为总行制,总行设重庆,1946年4月9日总行迁成都,改为总管理处制。到1947年底共有分支行处109个,全省76%的县均设有机构,职工2000余人。资本额在改组改名时省府拨资80万元,连原存资金共200万元,1945年增为8000万元。业务经管与计划经营的目标,以 “调剂全川金融,扶助经济建设,开发生产事业,促进农村复兴” 为宗旨。因享有发钞 (报请财政部批准发行5角辅币券1000万元) 和代理公库的特权,并曾代办1941年粮食征实的购粮财务,资金来源比较充裕。资金运用以替政府借垫为大宗,商业贷款最多,官僚资本企业所占比例最大。资产负债总额,1935年底为1387万余元,通货膨胀后,1943年底为16亿余元。通货膨胀日趋严重,省银行虚盈实亏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掠夺性的币制改革后,将省银行存储多年、为发行作准备的黄金47两、白银32270两、银元911427元全部封存,兑成金圆券192.2万元,未及半年即贬值不足银元1元,资金损失殆尽,难以为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接管。 四川省银行 四川省银行中国近代地方银行之一。成立于1935年11月。由1934年1月开设的四川地方银行改组而成。资本额地方银行时为120万元(银元),改组时省府增拨80万元,共为200万元。总行初设重庆,1946年9月迁往成都,改为总管理处。1947年底共有分支行处109个,全省76%的县均设有分支机构。经营范围,除办理一般银行业务外,曾享有发钞(发行5角辅币券,最高发行额达1000万元)和代理公库(省库86%、国库53%)的特权。四川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清理。 ☚ 河北省银行 贵州省银行 ☛ 四川省银行 四川省银行旧中国的省地方银行之一,由四川地方银行改组而成。1933年刘湘统一全川,任四川善后督办,筹拨资金120万元,于1934年1月12日在重庆开办四川地方银行。1935年初,四川省政府从新组成,刘湘任省主席,遂饬令自同年1月1日起,原有地方银行总分行处,一律更名为四川省银行。原设理事会亦改为董事会。到1949年末结束时止,董事会共历七届,历任董事长有周焯、郭松年、潘昌猷、邓汉祥、李星枢五人,总经理有刘航琛、潘昌猷、杨晓波、康宝志;何兆青、王锡祺六人。成立初期为总行制,总行设重庆。1946年9月总行迁成都,改为总管理处制。到1947年底共有分支行处109个,全省76%的县均设有机构,职工2000余人。资本额在改组更名时省府拨资80万元,加原有资本共200万元,1945年增为8000万元,以公积金,历年盈余和红利拨充,实际未增拨资金。业务经营标榜以“调剂全川金融,扶助经济建设,开发生产事业,促进农村复兴”为宗旨。因享有发钞(发行五角辅币券最高额达1000万元)和代理公库(省库86、国库53)的特权,并曾代办1941年粮食征实的购粮财务,资金来源比较充裕。资金运用以替政府借垫为大宗,商业贷款最多,官僚资本企业所占比例最大。从资产负债总额来看,1935年底为1387万余元,通货膨胀后,账面数额增大。1943年底为16亿余万元。据统计,各项业务数额,除存款略低于广东省银行外,其余在全国省地方银行中多名列前茅。在通货膨胀日趋恶化中,省银行虚盈实亏情况愈益严重,特别是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掠夺性的币制改革后,将省银行存储多年,为发行作准备的黄金47两、白银32270两、银元911427元,全部封存,兑成金圆券192.9万余元,未及半年即贬值不足银元一元,资金损失殆尽。这家曾煊赫一时的全国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已奄奄一息,难以为继,解放后被接管。 ☚ 重庆川盐银行 四川美丰银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