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绿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绿矾 【概况】: 异名 青矾(《唐本草》),皂荚矾(刘禹锡《传信方》),皂矾(《纲目》)。 基源 绿矾为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 原矿物 绿矾一般指水绿矾(Melanteritum)或人工制成的化学制品Green vitriol。 历史 最早记载绿矾的文献是《日华子本草》。李时珍释其名谓:“绿矾可以染皂色,故谓之皂矾。”苏颂谓:“绿矾……初生皆石也,煎炼乃成。其形似朴消而绿色,取置铁板上,聚炭烧之,矾沸流出,色赤如金汁者,是真也。 汁尽,则色如黄丹。”表明绿矾是矿物,遇热出现结晶水,颜色亦起了变化,硫酸亚铁可能变为硫酸铁。苏恭云:“绿矾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色,人以为石胆。出瓜州(今甘肃敦煌、安西县一带)者良。”又一次表明古代绿矾是天然产出的。李时珍谓:“绿矾……状如焰消。其中拣出深青莹净者,即为青矾。”从以上古代本草所述产地、产状、形状、性质、颜色等与现今天然矿物水绿矾一致。但现今绿矾多为化学制品。 形态 水绿矾属于单斜晶系。单晶体呈等轴状或长柱状,有时呈假菱面体形。但不多见。 集合体通常为纤维状、钟乳状或粉末状等。淡绿至蓝绿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 透明至微透明。性脆,硬度2。密度1.89g/cm3。 断口贝壳状。 产状 水绿矾是含铁硫化物风化的产物。是硫酸铁溶液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结晶而成。它不出现于硫化物矿床氧化带的上部,而是存在于氧化带下部半分解黄铁矿矿石的裂隙中。 亦常见于煤矿层的粘土矿物质中。 产地 山东、湖南、江西、甘肃、陕西、河南、浙江。 。【生药】:采集 采得后,除去杂石和泥沙。 鉴别 性状 绿矾为规则小块状或粒状,一般直径0.2~1.5cm。浅绿色、绿色,级少数为蓝绿色;条痕白色。 透明至微透明。 表面粗糙,不平坦,有光泽。 质硬脆,指甲可刻划成痕;易砸碎,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无臭,味先涩而后甜。 露置空气中日久,表层易变成淡黄棕色或成为土黄色细砂粒状。 理化 ❶ 绿矾易溶于水。 ❷ 取绿矾约1g,置闭口试管中,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并散发二氧化硫臭气。 1)取滤液1ml,加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2)取滤液1ml,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加工炮制 常用绿矾(皂矾)和煅绿矾两种。 ❶ 绿矾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碎。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变色,防潮。 。【化学】:天然矿物水绿矾主含含水硫酸亚铁(FeSO4·7H2O),其中含FeO25.84%,SO328.8%,H2O45.36%。 并常含Cu、Ni、Mg、Mn、Zn等。化学制品主含硫酸亚铁(FeSO4·7H2O),据测定含硫酸亚铁为93.66%~94.95%;如果氧化部分变为淡黄棕色者,含硫酸亚铁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结晶学与矿物药.地质出版社,1978∶382 。【药理】:皂矾内服在胃中水解生成Fe++(亚铁离子),至肠中即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入,大部分进入血液循环。 小部分被肠粘膜细胞氧化成Fe 一般治疗后第10~1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出现高峰,贫血越重,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33 。【药性】:性味 ❶ 《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 ❶ 《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功效 除湿,解毒,敛疮,止血,补血。 主治 黄肿胀满,疳积久痢,肠风便血,血虚萎黄,湿疮疥癣,喉痹口疮,烂弦风眼。 ❶ 《唐本草》:“疗疳及诸疮。”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4.5g。 外用:研末散或调敷,或为溶液涂洗。 使用注意 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胃弱者慎服。 ❶ 《纲目》:“畏醋。” 配伍应用 ❶ 配苍术、六神曲,治皮肤萎黄,四肢肿胀。 ❷ 配龙骨、赤石脂、黄连,治痢下赤白,肠滑不止。 ❺ 配使君子、川楝根皮,治蛔虫病。 方选和验方 ❶ 绿矾丸(《医学正传》)治黄肿病:绿矾(姜汁炒白)、针砂(醋炒红包)各125g,五倍子(炒黑)、神曲(微炒至黄色)各250g。同研为末,生姜汁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0~70丸,温酒下,不能饮酒者米饮下亦可。应忌食荞麦面类食品方效。 同研为细末,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食前服,生地黄煮汁送服。 ❹ 绿矾丸(《太平圣惠方》)治妇人赤白带下:绿矾(烧赤)、釜底墨、乌贼骨(炙黄)各30g,同研细末,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服15丸,盐酒下,每日服3次。 ❻ 《医方摘要》:“治趾甲内生疮,恶肉突出,久不愈:绿矾30g,雄黄6g,硫黄、乳香、没药各3g。调匀外涂。” 疮湿者干掺,干者菜油调敷。” ” ⑾伐木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胸腹胀满,面色萎黄,势欲成臌:绿矾(煅)125g,苍术(米泔水浸晒干)250g,黄酒、麸皮各15g。 同研为末神曲糊为丸,每服9g,日3服,开水下。 ⑿三丰伐木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皮肤萎黄,四肢肿胀:绿矾(醋煅)60g,茅苍术125g,六神曲15g。同研为末,醋调米糊为丸。 每服6~9g,陈醋或米汤送下。 ⒀黄病绛矾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湿热黄胖,腹胀肠红,食积痞块,腿足浮肿,小便不利:绿矾(炖透)180g,川厚朴、炒苍术各90g,广陈皮60g,生甘草30g。 同研为细末,加大枣肉捣烂和丸。 每服9g,米饮下。 ⒁江苏中医 1964;(5):“治甲癣:绿矾白附子、黄丹、独活、白鲜皮、红花、蛇床子、轻粉、花粉、山栀子、川乌、草乌、花椒、木通、甘松各6g,羌活3g,狼毒、地骨皮、透骨草、生半夏、木贼、艾叶各9g,硫黄15g,大皂角(煨)60g,料江面(煨)4个。水煎熏洗,上药可用3次。 ” 单方应用 ❶ 《外台秘要》:“治甲疽:绿矾150g。烂至汁尽,为末。先以盐汤洗疮拭干,用散敷疮上,以软帛包之。每日更换1次,有脓则洗使净,再敷药粉。 ” ” ❶ 李时珍《纲目》:“绿矾,酸涌涩收,燥湿解毒,化涎之功,与白矾同而力差缓。按《张三丰仙传方》载伐木丸云,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肝乘脾土,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用苍术二斤,米泔水浸二宿,同黄酒面曲四两,炒赤色,皂矾一斤,醋拌晒干,入瓶火煅。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汤任下,日二、三服。时珍尝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中满腹胀,果有效验。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即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湿化涎,利小便,消食积,故胀满、黄肿、疟疾、疳疾方往往用之。其源则自张仲景用矾石、消石治女劳黄疸方中变化而来。” 然而诸治之外,又善消积滞,凡腹中坚,肉积,诸药不能化者,以矾红同健脾消食药为丸,投之辄消。 ” 又有皂荚矾入药亦可,或云即绿矾也。《传信方》治喉痹用之。 ” 《金匮》治女带黑疸,消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