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引lùyǐn引路人,向导:当年,他假装当~,把鬼子引进了干饭盆全都喂了狼。(谢颐丰《呼啸军魂》) 路引五6545名路条;通行证。⑴西南官话。四川成都〖nu213 in53〗。1983年第5期《龙门阵》:「~,含义一如前述,如像是一个人的旅行证明…又似『丰都~』最受重视。」⑵中原官话。河南。《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十六集:「苏龙你可有通关~?」◈ 《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张万户)写下问候书札,上寿礼帖,又取出一张~,以防一路盘诘。」   路引旧时道路通行的凭证。《大明律例》:“凡不应给路引之人而给引……并杖八十。”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文據 > 路引 路引 lùyǐn 省稱“引2”。通行證。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急收拾没了半文,剛剛的剩紙路引。”《幽閨記》第七齣:“你去渡關津,怕有人盤問,又没個官司文憑路引。”《大明律例》卷十五:“凡不應給路引之人而給引,或軍詐爲民,民詐爲軍,若冒名告給引及以所給引轉與他人者,並杖十八。” 出行凭证 出行凭证准许通行的凭证:路符 路条 路单 路照 路凭 古代通行的凭证:路引 古代出入门关所持的凭证:符节 古代出入宫闱、关津用的木制银字符信:银符 银字棨 长期出入宫殿的凭证:长籍 出入关隘的帛制凭证:关繻 ☚ 各种凭证 身份凭证 ☛ 路引证件名。清制,凡离本地前往外省州县皆持此凭证通行。规定: 旗人告假前往近地或长城外游牧等处者,须呈报该管官,系因何事、前往何处及告假期限,详细写明,在记档案。如系官员者,则由都统咨兵部发给之。 路引明代外出通行证。明廷为防止农民逃避赋役,规定凡远出者必须持有官府发给的路引。《大明律》载:“若军民出百里之外,不给引者,军队以逃军论,民以私度关津论。”要取得路引,须由外出者事先向官府提出申请,说明理由与去向,由官府批准后才能发给。路引上写有外出者的姓名、乡贯、去向、外出原因、日期、外出者体貌特征等,以备沿途关卡和旅店盘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