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统计地图犯罪学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统计地图犯罪学派 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犯罪现象的犯罪学流派。 代表人物为法国统计学家格雷和比利时数学家、犯罪学家凯特勒。他们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著色生态地图方法探讨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并列出以下因素:(1)年龄是影响犯罪的最大因素。犯罪与人的身体力量和情感、欲望成正比,25岁时,个体的身体能量达到最高峰,最有可能犯罪。 (2)性别是构成犯罪的因素之一。 男性与女性的犯罪比率约为4∶1,女性犯罪年龄较男性犯罪年龄大,约在30岁。女性大多实施财产犯罪,较少实施暴力犯罪,若欲伤害他人,即采用投毒等方法。 (3)季节。夏季,侵害人身的犯罪较多;冬季,财产犯罪较多。 (4)气候。南方气候炎热,侵害人身的犯罪较多;北方气候严寒,财产犯罪较多。(5)人口异质性。多种族共存、工商业发达、财富分配不均的国家,均有较多的犯罪现象。 (6)教育。教育对犯罪的影响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7)贫穷。人并非因贫穷而犯罪,但当人从最舒适的状况迅速下降到贫困状态,个体的需要无法满足时,易进行犯罪。 越是社会上层人士,所受教育越多,犯罪人数越少;越是社会下层成员,男女嗜好接近,犯罪人数越多。凯特勒因研究犯罪的社会因素而被视为犯罪社会学的先驱,其有关犯罪与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论点成为国外犯罪学的基本理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