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蹄草
中药名。 见《四川中药志》。别名:马蹄肺筋草、大马蹄草。为伞形科植物红马蹄草Hy drocotylenepalensis Hook.的全草。多年生草本。 茎匍匐蔓生,节上生不定根与不定芽,逐渐长成直立茎,高15~30厘米,质柔软,被疏生细毛。叶稀疏而互生;叶片近圆形,掌状5~7浅裂,裂片先端钝,边缘具钝缺齿,基部呈心脏形,掌状叶脉较为明显,绿色,两面被紫色细毛;具柄,长1.5~9厘米,基部有托叶鞘。 伞形花序,小球形,直径约6毫米,单生或数个聚生于小枝上端;总花梗长0.5~2厘米;小花绿白色;萼齿小;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室,每室胚珠1枚;花柱2。双悬果,近圆形,两侧压扁。花期夏、秋。 分布四川、陕西、安徽、浙江、广东等地。全年可采。性凉,味微苦,无毒。 治跌打损伤,感冒,咳嗽痰血。内服:煎汤,9~24克、或泡酒。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治痰中带血成粒状者:红马蹄草、红羊石子根60克。 酒250克,煎沸,冷后服,每服1小杯(《重庆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