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马蹄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马蹄草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金钱薄荷(浙江),铜钱草、一串钱、大马蹄草(四川),红石胡荽(湖北),大样驳骨草(广东)。 基源 为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红马蹄草的全草。天胡荽属全世界约75种,中国约17种。 原植物 红马蹄草Hvdrocotyle nepalensis Hook.(Hydrocotyle polycephala Wright et Arn.)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50cm。茎匍匐,节上生根。 叶柄长4~27cm,上部密被柔毛,下部光滑或有毛;托叶膜质,顶端钝圆或有浅裂,长1~2mm;叶片圆形或肾形,长2~5cm,宽3.5~9cm,边缘通常5~7浅裂,裂片有钝锯齿,基部心形,掌状叶脉7~9,疏生短硬毛。伞形花序数个簇生于茎端叶腋,花序梗短于叶柄,长0.5~2.5cm,有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20~60,常密集成球形的头状花序;花柄极短,长0.5~1.5mm、很少无柄或超过2mm;小总苞片膜质,卵形或倒卵形;无萼齿;花瓣卵形,白色或乳白色,有时有紫红色斑点。 双悬果扁球形,长1~1.2mm.宽1.5~1.8mm,基部心形,两侧扁压,光滑或有紫色斑点,成熟后常呈黄褐色或紫黑色,中棱和背棱显著。花果期5~11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1分册.15页.图版1)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阴湿地、水沟和溪边草丛中。海拔350~2000m。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 【生药】: 栽培 适宜阴湿环境和富含腐殖质而较湿润的土壤。 用分株繁殖,于4~5月间,取有根有芽的匍匐枝或枝上分株,按行株距各25~30cm穴栽于林下或荫棚下,每穴栽苗3~4株,入土深度以苗1~2节为准,余下枝条须露在地面,压紧后浇水。返青成活后,结合除草松土,用人畜粪水追肥1~2次,栽后每年收割植株后,应浅锄松土1次,并追稀人畜粪水1次,或撒盖堆肥及肥土1层过冬。 采集 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性味 ❶ 《四川中药志》:“微苦,凉。” 功效 ❶ 《四川中药志》:“清肺热,散血热。” 主治 跌打损伤,感冒,咳嗽痰血。 ❶ 《四川中药志》:“治吐血,跌打损伤及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24g;或泡酒。 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重庆草药》:“治跌打伤:红马蹄草、红酸浆草、扁竹根各等份。捣烂,以童便2份、酒1份,调合取汁内服;药渣调如膏,包伤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