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灯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灯照 亦作红灯军,在义和团运动中既是组织名称,也是神秘主义信仰和御敌“法术”。 在义和团运动初起时,与义和拳并列为武术团体名称,各处拳场,“或名义和拳,或名大刀会,或名铁布衫,或名金钟罩,或名红灯照”。随著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各地妇女也参加到义和团反帝斗争中来,华北、东北地区城乡均出现了红灯照组织,“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参加红灯照的多为青年未婚女子,小的十二三岁,大者十七八岁,贫家女子居多。参加者身著红衣,足穿红履,头披红巾,手持红帕、红灯、红扇(成年和老年妇女另有蓝灯照、黑灯照等组织),和义和团“相辅而行”。 其基层组织也称“坛”、“厂”,如直隶青县有“红灯照厂”,涞水等地设有“红灯照棚场(厂)”。基层组织首领称“大师姐”、“二师姐”,成员之间以姐妹相称。 有的首领称“老师”。红灯照供奉“九逵道人”、“金刀圣母”等神灵,每日练法要焚香念咒,时人传说其“初练时,用铜盆一具,内贮清水,妇女于夜静时闭户念咒,能缘盆口而行,左手执行巾,右手执扇,……扇动风来,即徐徐飞起”。 “五日后可凌空,上升数百丈”。“能在空中用法术纵火”。 1900年5月,直隶定兴仓巨镇义和团与外国教堂作战时,当地红灯照“搭席棚高三丈,妇人宿此作法,以助拳民”。天津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红灯照游行街市,宣传“灭洋”,为作战的义和团供应“军械粮米”,医治照顾受伤的义和团民。 红灯照中出现了一批著名首领。像天津的林黑儿,人称“黄莲圣母”,自杨柳青到天津时,在南运河上受到两岸成千上万人的“焚香跪接”。直隶总督裕禄将其迎接入署,“朝服九拜”。山西榆次的“杨娘娘”、奉天的“李寡妇”等,也为当地群众和义和团民所尊信。 红灯照一词,在义和团运动中又是一种神秘主义信仰,如“黄雾消,红灯照”(《吕祖乩语》)、“红灯照夜,民不迷津”(《刘伯温碑文》)等等,表示光明将战胜迷雾和黑暗。红灯照还和铁布衫、金钟罩等带有神秘性的硬气功并列,成为义和拳“能避枪炮”的“法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