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毛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毛七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红毛三七、海椒七(四川)。 基源 为小檗科红毛七属植物红毛七的根状茎及根。红毛七属全世界约2种,中国仅1种。 原植物 红毛七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Leontice robustum(Maxim.)Diels),又名葳严仙(《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根状茎横生。叶互生,二~三回3出复叶;小叶片卵形,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6~7crn,全缘,有时2~3裂,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两面无毛,具3出脉;顶生小叶有短柄,侧生者无柄或有短柄。圆锥花序顶生;花直径7~8mm,黄绿色;苞片3~4;萼片3~6,大型,花瓣状;花瓣6,很小,蜜腺状;雄蕊6;雌蕊1;子房1室,有2胚珠,花后子房裂开,露出2球形种子;种子长约8mm,成熟时蓝色,有肉质种皮。(图见《中国高植物图鉴》.第1册.763页.图1525)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阴湿肥沃地方,或山地林下。 分布于中国东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贵州。 原苏联、日本也有分布。。【生药】: 栽培 以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和阴湿林下的环境为宜。 用种子育苗繁殖,在8~9月采摘成熟果实,除去肉质种皮,随即播种,按行距33cm开浅沟条播,深3~cm,播幅10~13cm,播后盖腐殖质土,畦面再铺上半腐的落叶1层。次年春季出苗后,除去落叶,进行松土、除草及追肥。培育1~2年后,于秋末或早春出圃定植,行株距各26cm,穴栽,每穴栽苗2株,深7~10cm。 也可结合收获,切取带芽的根茎进行分株繁殖。 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追肥1~2次,用人畜粪水或堆肥追施,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涝。 采集 8~9月采挖,除去茎叶、泥土,晒干。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 鉴别 性状 根茎呈横向的结节状,上有数个至十几个圆形茎基连生,长短不一,直径0.5~1.8cm;表面棕褐色或红褐色,有环纹,上有大而凹陷的茎痕,茎痕处稍膨大,常有残瘤的茎基;质坚硬。 须根丛生,细长圆柱形,下部有分枝,长5~20cm,直径1mm;表面棕褐色或红棕色;质韧,折断时可抽出黄色木心。气微,味辛苦、微涩。以须根多、色棕褐、味苦者为佳。 显微 须根(直径1mm)的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含棕色物。 皮层为薄壁组织;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韧皮部较窄,韧皮薄壁细胞较小。 木质部由导管及木纤维组成。(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333) 理化 取样品粉末1g,加氨水湿润,放置片刻,加氯仿20ml振摇,过夜,滤过,回收氨仿至2ml,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9∶1)为展开剂,展距18cm,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喷雾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7)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根和根茎含木兰碱(Magnoflorine),塔斯品碱(Taspine,Thaspine)、甲基金雀花碱(Methyicytisine)、d-羽扇豆碱(d-Lupanine)等生物碱、又含多种三萜皂甙称威灵仙皂甙(Caulosides)、有威灵仙皂甙A,B,C,D,E几种;威灵仙皂甙A,C,D,E,的甙元是常青藤皂甙元(Hederagenin)[1]。 叶和茎含塔斯品碱、甲基金雀花碱等,叶中塔斯品碱含量可达干重的0.45%。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53 【药理】: 本品浸剂或酊剂毒性很小,能收缩子宫,对血管也有收缩作用。 其中所含之甲基金雀花碱作用与金雀花碱相似而较弱。塔斯品碱有显著的抑菌作用,1∶1000000对结核杆菌(H37及Academia株)呈显著作用,并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治疗作用,但注射时有局部强烈刺激,因而限制了其应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98。 【药性】: 性味 ❶ 《四川中药志》:“苦、辛,温。有小毒。” 功效 祛风通络,活血调经。 主治 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妇女月经不调。 ❶ 《峨眉药用植物》:“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使用注意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经血不调:红毛七、白芍、川芎、茯苓各10g。黄酒和水煎服。” 单方应用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关节炎,跌打损伤:红毛七10g。在300ml酒内泡7天,每日2次,每次10ml,口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