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坏死性筋膜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主要侵犯筋膜,但无肌坏死,故而得名,相当于中医无名肿毒。 〔病因病理〕 本病大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及肠道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和链球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且常为混合细菌感染。本病多发生于阑尾切除术、结肠手术后或会阴手术后。特别是老年病人合并糖尿病或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者更易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热毒内蕴、毒邪内陷、正不胜邪所致。 〔诊断要点〕 1.常有肠道或会阴部手术史,特别是老年合并糖尿病或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者。 2.起病急骤,病人寒战、高热、局部病变迅速发展。 3.广泛的表浅筋膜坏死,伴轻、中度皮下蜂窝组织炎。 4.周围有广泛的潜行皮缘,有水疱或血疱形成。 5.患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6.全身有明显的毒血症,迅速引起脓毒性休克,神志淡漠。 7.有血性渗出或脓液,可培养出需氧菌或厌氧菌或多种菌。 8.化验血象明显增高,血红蛋白低。 〔辨证分型要点〕 1.热毒内蕴:局部红肿,痛势不重,很快出现血疱及青紫坏死,甚至坏疽。伴高热、寒战、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2.毒邪内陷:局部迅速坏死、色暗、有血性或脓性渗出,神昏、烦躁、谵语、舌质绛红、少苔、脉细数。 3.正虚邪恋:多发性溃疡,渗出稀薄,臭味,腐肉未尽,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少苔,脉细无力。 〔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一)证型论治 1.热毒内蕴。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痈。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 地丁15g 白芷15g 当归15g 穿山甲15g 皂刺15g 赤芍15g 丹皮15g 贝母15g 黄连15g 栀子15g 甘草10g 〔加减〕高热,加石膏30g;便秘,加大黄10g,厚朴15g。 2.毒邪内陷。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黄连15g 黄芩15g 石膏15g 知母15g 生地15g 犀角0.9g(研末) 玄参15g 连翘15g 竹叶15g 甘草10g 〔加减〕高热神昏,加安宫牛黄丸;抽搐,加紫雪丹。 3.正虚邪恋。 〔治法〕补益气血,托毒外出。 〔方药〕托里消毒饮加减。 黄芪30g 白术15g 茯苓30g 当归15g 红花15g 赤芍15g 生地15g 金银花30g 蒲公英15g 甘草10g 〔加减法〕口干不欲饮,加玄参15g,麦冬15g;纳差,加焦楂15g。 (二)内服中成药 1.犀黄丸,3g/次,2次/日; 2.玉枢丹,1.5g/次,2次/日。 (三)外治疗法 1.积极清创。 2.一般性溃疡可外敷生肌玉红膏,并掺用八二丹、七三丹。 3.潜行性溃疡可用五五丹药线引流,外敷红油膏。 二、西医治疗 (一)支持疗法 口服或静脉补充蛋白质,必要时输血。 (二)控制原发病 如糖尿病等。 (三)抗炎治疗 静脉注射大剂量抗生素,并根据菌培养结果联合应用。 (四)手术治疗 治疗关键是早期切除坏死筋膜,在患处作多条直切口,伤口充分敞开引流,用双氧水冲洗。因筋膜坏死可能呈进行性,有时需多次手术。 〔调护与预防〕 1.积极清创,注意保护疮面。 2.加强营养,忌辛辣、发物。 3.严重病例应加强监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