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三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三七 【概况】: 异名 扭子七(《四川中药志》),九节雷、蜈蚣七、螺丝七(《陕西中草药》),血三七(《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支柱蓼的根状茎。 原植物 支柱蓼Polygonumsuffultum Maxim.〔Bistorta suffulta(Maxim.)Greene ex Gross〕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全部无毛。根状茎肥厚,具节,紫褐色,须根较多。茎丛生或单生,细长,绿色,不分枝。基部生叶有长柄,长15~20cm,茎生叶小,互生叶片卵形纸质,长7~12cm,宽4~6cm.顶端渐尖或急尖,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表面无毛或被稀疏毛,有明显的叶脉,下部叶具柄,上部叶渐无柄,叶柄基部具膜质托叶鞘2枚。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轴长3~5cm,小花白色,花梗短小;基部具漏斗状小苞片;花被5深裂,长椭圆形,长2~3mm;雄蕊8,花丝浅形,露出于花被之外;子房1,上位呈三角状,花柱3枚,柱头小头状。 瘦果卵形,具3锐棱,两头尖,黄褐色,有光泽。花期7月,果期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57页.图11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中山区的林下或湿地,特别在黄沙泥中容易生长。分布于河北、陕西、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 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8~9月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产于四川、陕西。 鉴别 根近圆柱形,根头部稍粗壮;表面棕黑色,粗糙,凹凸不平,具节,节上有明显疙瘩状突起,须根黑色,卷曲而长。质坚硬,断面粉红色至棕红色。气微,味淡、微涩。 贮藏 晒干用者干燥处。 。【化学】: 根和根茎中含大黄素(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no1)[1],根茎含鞣质19.7%[2],茎和叶中含原花色素甙(Proanthocyanidins)[3]。 参考文献 [1]药学杂志(日)1958;78∶680 [2]中药志.第1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84 [3]中草药1989;20(6);256 【药性】: 性味 ❶ 《四川中药志》:“涩,平。” 功效 散血,止血,行气调经。 主治 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 ❶ 《四川中药志》:“散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研末。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跌打损伤:支柱蓼根,研粉以酒送服。晚饭前服20~24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