繇
介词 “繇”和它的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的起点、原因或凭借。 义即“从”、“由”、“因”、“凭”。 ❶ 齐人渊捷从洩声子,射子,中楯瓦。繇朐汏辀,匕入者三寸。(《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句义:齐国的子渊碰上〔鲁人〕洩声子,用箭射洩声子,射中盾脊,箭从横木穿过车辕,箭头射进盾脊三寸。 朐(qú):通“軥”,辕端横木。汏(tài):穿过。 辀(zhōu):车辕。 ❷ 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繇带以上为厉。 (《尔雅·释水》)——句义:从膝盖以下的深度涉过水去叫做揭,从膝盖以上的深度涉过水去叫涉,从腰带以上的深度涉过水去叫厉。 ❸ 非明王在上,视之以好恶,齐之以礼法,民曷繇知禁而反正乎?(《汉书·游侠传》)——句义:若不是贤明的君王在上,把喜好的和厌恶的明告天下,用礼制和法令使百姓归顺,民众凭什么知道是禁法而回到正道上来呢?❹ 宫室之修,繇此日丽。(《汉书·食货志下》)——日丽:一天比一天华丽。 ❺ 足下繇是与之交,欲令逢父子名迹存诸史氏。 (《韩昌黎文集·答元侍御书》)——句义:您(指元稹)从此跟甄逢父子相友好,想让他们的美名及事迹存诸史册。 ❻ 故曰:“穷亦乐,通亦乐。”又曰:“无入而不自得。”繇此言之,彼其心岂有徇于外,亦岂必后世之知我哉?(《陈亮集·高士传序》)——句义:所以说:“贫穷也快乐,通达也快乐。”又说:“没有志向而不能自得其乐。”由此言之,他的心力怎能白白地作用于外界,而又何必让后世了解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