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綟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綟木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山胡椒(《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杜鹃花科珍珠花属植物綟木的枝叶和果实。 原植物 綟木Lyonia ovalifolia(Wall.)Drud.var.elliptica(Sieb.et Zucc.)Hand.-Mazz.,又名小果南烛、白心木(陕西)。 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m。幼枝有微毛。叶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3.5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全缘,背面有柔毛或近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长3~8cm,下部常有数小叶,萼片卵状三角形,长约2mm,有微毛;花冠白色,椭圆状坛形,长约8mm,外面有微柔毛;子房有毛。 蒴果球形,直径约3mm,缝线增厚。花期5~6月,果期7~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177页.图4307) 生境与分布 生于阳坡灌丛中。 分布于中国陕西及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枝叶和果实。 【化学】: 叶含熊果酸、綟木酸(Lyofolic acid)、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去乙酰綟木酸(Deacetyllyofolic acid)、落新妇甙(Astilbin)、槲皮素、内消旋肌醇、异黄杞甙(Isoengehtin)和南烛醇A(Lyoniol A)。 小果南烛中尚含二氢槲皮素3-鼠李糖甙、槲皮素-3-鼠李糖甙和槲皮素半乳糖甙[2]。花含齐墩果酸、马斯里酸(Maslinie acid)、金丝桃甙、β-谷甾醇、乌苏酸、3-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马斯里酸和南烛醇A。 芽含綟木酸、β-谷甾醇、蒲公英甾醇、白桦脂醇-3-乙酸酯、齐墩果酸、乌苏酸和南烛醇-A、B、C[1]。 附 綟木和南烛(Lyonia ovalifolia)的木材都含有南烛甙(Lyoniside)[3]。 南烛的叶含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即槲皮甙)、槲皮素3-O-β-D半乳糖甙(即金丝桃甙)、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甙、槲皮素、对香豆酸和咖啡酸[4]。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52 [2] CA 1984;101∶78725p[3] CA 1984;101∶167203j [4] CA 1978;89∶193834u。 【药性】: 性味 甘,温。 有毒。 ❶ 《本草拾遗》:“甘,温。” 功效 祛风,解毒。 主治 《本草拾遗》:“治风血羸瘦,补腰脚,益阳道,宜浸酒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癣疮:綟木适量,煎水外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