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奴
【概况】: 基源 为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粱的幼穗感染黑穗菌后所产生的菌瘿。 原植物 粱Setaria italica(L.)Beauv. 余项参见“粟米”条。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菌瘿。 鉴别 菌瘿包藏在花颖内,卵形或椭圆形,包有灰白色相当坚韧的膜,不易破裂,其中满藏黑粉状厚垣孢子。花颖及孢子堆膜破裂则散出黑粉状厚垣孢子。 。【药性】: 性味 ❶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淡、微苦,温。” ❷ 《新华本草纲要》:“甘、咸,凉。” 功效 利小肠,除烦懑,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主治 ❶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肠胃不舒,消化不良,胸中烦懑。” ❷ 《新华本草纲要》:“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利尿,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3g,加适量蜂蜜拌匀,开水冲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圣惠方》:“治小肠结涩不通,心烦闷乱、坐卧不安:小豆蘖1份,苦竹髭1份,粟奴1份,甘草1份(微炙赤,锉),灯心1束,铜钱7文,葱白16cm。上药,以水400ml,煎至250ml,去滓,食前分为3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