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箬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箬叶 【概况】: 异名 辽叶(《纲目》)。 基源 为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箬竹的叶。箬竹属中国特产,有22种,常入药者有3种。 原植物 箬竹Indocalamus tesselatus(Munro)Keng f.(Bambusa tesselatus Munro) 历史 李时珍《纲目》云:“箬,若竹而弱,故名。其生疏辽,故又谓之辽。 生南方平泽,其根与茎皆似小竹,其节箨与叶皆似芦荻,而叶之面青背淡,柔而韧、新旧相代、四季常青,南人取叶作笠及裹茶盐,包米棕,女人以衬底。”以上所述形态符合本种。 形态 秆高约1m,径粗4~5mm,圆筒形或顶端节间稍扁平,节间长2.5~5cm,中空极小,有时仅能通1马尾的毛。秆箨宿存,远长于节间,稀具小横脉;箨舌顶端呈弧形,两侧各具少数繸毛;箨叶的大小多变化,形甚窄。 枝条通常1枚生子各节,仅较秆稍细;叶片长披针形,长达45cm,宽达10cm,先端渐尖或延伸成一细尖头,上面绿色而有光亮,下面灰绿色,散生银色短柔毛,中脉宽而隆起,黄白色,在叶背面沿中脉之一侧生有1行黄毡毛,尤以叶片之下半部为甚,次脉可多至15~18对,小横脉极明显,叶基部急收缩,笋期5~7月。(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15页.图5.195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平原或低丘。分布于浙江与湖南。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摘取嫩叶,晒干。 【药性】: 性味 《纲目》:“甘,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太阴,兼足厥阴经。” 功效 清热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 吐血,衄血,下血,小便不利,喉痹,疽肿。《纲目》:“治男女吐血,衄血,呕血,咯血,下血。并烧存性,温汤服2g。又通小便,利肺气,喉痹,消痈肿。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煅存性,入丸、散剂。外用:煅存性研末作吹药。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玉尘散(《圣济总录》)治肺痈鼻衄:箬叶灰、白面各9g。 上2味研令匀,分为2服,食后井华水调下。 上为细末,每服9g,米饮调下,空服。 单方应用 ❶ 《百一选方》:“治脏毒下血,久远不瘥者:茶篰箬叶烧成黑灰,研罗极细,入麝香少许,空心糯米饮调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