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穬麦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穬麦蘖 【概况】: 异名 麦芽(《纲目》)。 基源 为禾本科大麦属植物裸麦的发芽颖果。 原植物 裸麦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又名穬麦(《别录》),草麦(《山西通志》)。 历史 《别录》始载之曰:“穬麦,此是今马食之,……”。《四声本草》云:“穬麦,先患冷气人即不相当,大麦之类,四川人种之。山东、河北人正月种之,名春穬,形状与大麦相似。”《山西通志》云:“穬麦,皮肉相连似稻,土人谓之草麦造曲为之,亦有碾其皮,以为食者。”《植物名实图考》云:“穬麦,《别录》中品,苏恭以为大麦,陈藏器以为麦壳,《图经》以为有大小二种,言人人殊,今山西多种之,与大麦大异,热时不用打碾,仁即离壳,但仁外有薄皮如麦夫打不能去。”以上所述,与青稞相符。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00~120cm。秆直立,光滑,具4~5节。叶鞘光滑,大部分短于节间或最基部长于节间,先端两侧具有叶耳;叶舌膜质,长1~2mm;叶片长9~23cm,宽8~15mm,微粗糙。穗状花序直立,呈四棱形,成熟后黄棕色或带紫色,长4~8cm(芒除外),宽1.8~2cm;小穗长约1cm;颖基部线形,稀被短柔毛,先端狭窄呈芒状,芒细弱,长约1cm;外稃光滑,仅顶部具短硬毛,先端延伸成芒;芒粗糙,强壮,基部扁,长10~13cm。 成熟后的颖果肥大易脱落,长约7mm,径约3mm。 生境与分布 为普遍栽培的粮食作物。中国西部常有栽培。。 【化学】: 同种植物大麦(Hordeumvulgare)含淀粉酶(α和β两种)、转化糖酶、脂酶、氧化酶、催化酶、纤维二糖酶、龙胆二糖酶、地衣聚糖酶、苦杏仁酶、过氧化异构酶等;另含大麦芽碱(Hordenine)约0.13~0.25%,大麦碱A(Hordatine)、大麦碱B(Hordatine B)、腺嘌呤、胆碱0.02~0.1%、甜菜碱0.06%、卵磷脂、氨基酸,维生素B、D、E,蔗糖等糖类,以及细胞色素C(CytochromeC)[1]。还含微量麦芽毒素(Maltoxin)[2]。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226 [2]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73 【药理】: ❶ 助消化作用 β淀粉酶能将糖淀粉完全水解成麦芽糖,α淀粉酶则使之分解成短直链缩合葡萄糖(糊精),糊精可再与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 但淀粉酶不耐高温,故将麦芽炒黄、炒焦或制成煎剂效力都明显降低。 毒性 麦芽中含微量麦芽毒素,口服不易吸收。但用作家畜饲料时摄入量过大,可能引起中毒。 参考文献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73。【药性】: 性味 咸,温。 ❶ 《别录》:“温。” 功效 消食,和中。 主治 食积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❶ 《别录》:“消食和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纲目》:“治快膈进食:穬麦蘖12g,神麴6g,白术和橘皮各3g,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人参汤下三五十丸。” 单方应用 ❶ 《妇人良方》:“治产后秘塞:穬麦蘖炒黄,为末,每服10g。” ❶ 陶弘景:“穬麦是为马所食者。服食家并食大、穬二麦,令人轻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