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菖蒲(图335)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菖蒲(图335)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的根茎。 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鉴别】 石菖蒲多呈弯曲的扁圆柱形,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1~1cm。表面灰棕色,根茎上环节明显,有的节上残留毛须,上方有的呈三角形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面有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质坚硬而脆,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有不明显的环纹,横切面在放大镜下可见棕色油点。 以条粗、断面色类白、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三)炮炙 1.姜制 取石菖蒲片用中火炒热后,均匀加入姜汁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石菖蒲,用生姜12.5kg。 2.麸制 取麦麸撒入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石菖蒲片,用微火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放凉。每100kg石菖蒲,用麸皮12.5kg。 【性味归经功效】 温、辛、苦。归心、胃经。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应用】 1.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神志昏乱 本品辛散温通,芳香走窜,有开窍宁神功效。治疗痰热蒙蔽、高热神昏的闭证,常与半夏、郁金、竹沥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治疗痰湿蒙蔽、头晕、嗜睡、健忘、耳聋等证,常与远志、茯苓、龙骨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 2.胸腹胀满、湿滞气寒疼痛等证 本品有化湿和胃、辛散温通的功效。治疗上述之证,可以单用,亦可与吴茱萸、香附等配伍;对于湿滞气塞疼痛、饮食不思,可与石莲子、茯苓等配伍。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5~8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神昏谵语、耳鸣健忘宜生用;痰浊蒙蔽心窍,宜用鲜菖蒲;痰浊内壅,胸脘胀满,宜用炒制品。 阴亏血虚,滑精多汗,不宜服。 【备注】 《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β-细辛醚,细辛醚等;尚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水煎剂有镇静作用,抗惊厥作用;高浓度浸出液对常见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现代所用之九节菖蒲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的根茎,不得与石菖蒲相混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