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莽草
中药名。 见《广西中药志》。别名:石辣蓼,太阳草,头花蓼,满地红,红花地丁。 为蓼科植物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Ham.ex D.Don的全草。 生于岩石上。 分布我国西南部。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味苦辛,性温。功能解毒,利尿通淋,消肿散瘀。治痢疾,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痛,跌打损伤,疮疡湿疹。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熬膏涂。孕妇及实热者忌用。 ❶ 治风湿痛:石莽草煎水蒸洗。 ❷ 治痢疾:石莽草60克,水煎,日分2次服。 ❸ 治疮疡、麻风溃烂:石莽草500斤,九里明150克,爬山虎150克,桉树叶150克。水煎成膏,加梅片6克搅匀。涂患处,日1次。 ❹ 治跌打瘀肿:石莽草打烂,酒炒外敷。 ❺ 治烂疮:石莽草、爬山虎、九里明各适量,水煎,洗患处(❶ ❹ 出《广西中药志》, ❷ ❸ ❺ 出《广西中草药》)。 ❻ 治血尿、膀胱炎:鲜太阳草30克,水煎服。 若血止仍尿痛则加背蛇粉0.45克,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❼ 治尿布疹、黄水疮:鲜太阳草,煎水,洗患处(《文山中草药》)。 ❽ 治肾盂肾炎,尿道结石,跌打损伤:头花蓼15~30克,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