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指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指甲 【概况】: 异名 垂盆草(通称),狗牙半枝莲(江苏),肝炎草(山东)。 基源 为景天科景天属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原植物 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S.sar mentosum Bungef.major Diels;S.kouyangense Lévl.et Vant.),又名狗牙瓣、石头菜(《秦岭植物志》),卧茎景天(《东北植物检索表》),白蜈蚣、狗牙齿(《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瓜子莲(广西)。 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不育枝匍匐生根,结实枝直立,长10~25cm。 3叶轮生,叶片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5~25mm,宽3~6mm,基部渐狭,有距,全缘,顶端急尖。聚伞花序疏松,常3~5枝,花无梗;萼片5,阔披针形至长圆形,长3.5~5mm,顶端稍钝;花瓣5,淡黄色至黄色,披针形至长圆形,长5~8mm,顶端外侧有长尖头;雄蕊10,短于花瓣;心皮5,稍开展。 种子细小,卵圆形,无翅,花期5~6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0页.图190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山坡阳处或石上,亦有栽培。 分布于华东及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夏、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鲜用。 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 鉴别 全草稍卷缩。根细短。 茎细弱,光滑,长4~8cm,直径1~2mm,表面棕绿色,有稍外凸棕褐色的环状茎节,偶有不定根残留;质较韧或脆,断面中心淡黄色。 叶轮生,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5cm,宽约4mm,先端尖,基部渐狭,全缘。有的带花,聚伞状花序顶生,小花黄白色。气微,味微苦。以身干、色绿褐、无杂质者为佳。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杂质,切段,干燥。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化学】:含垂盆草甙[1]、消旋甲基异石榴皮碱(d1-Methylisopelletierine)、二氢异石榴皮碱(Didhydroiso-pelletierine)、N-甲基-2-β-羟基丙基哌啶等生物碱,果糖、蔗糖及景天庚糖等糖类,此外还含有3-甲酰4-羟基-2H-吡喃[2,3]。 参考文献 [1]科学通报 1979;24∶431 [2]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08 [3]福建药物志.第1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60 【药性】: 性味 甘、淡,凉。 ❶ 《纲目拾遗》:“寒”。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主治 咽喉肿痛,肝炎,热淋,痈肿,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❶ 《纲目拾遗》:“消痈肿。治湿郁水肿。治诸毒及汤烙伤,疔痈,虫蛇螫咬。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垂盆草片(《中草药学》)治急性、慢性肝炎,降低转氨酶指数有效:垂盆草干浸膏粉340g,淀粉9g,硬脂酸镁3.1g。 制成1000片,每次3~4片,每日3次。 单方应用 ❶ 《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水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鲜垂盆草30~120g,洗净,捣汁服。另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