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知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知母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蚔母,连母,地参,水参,芪母。为百合科植物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根茎。知母为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状茎横生于地面,其上有许多数粗而长的须根。叶基生,丛出;线形,长15~70厘米,宽3~6毫米,质稍硬,基部扩大成鞘状。花茎直立,高50~100厘米,上生鳞片状小苞叶,穗状花序稀疏而狭长,花常2~3朵簇生,无花梗或有很短的花梗,长约3毫米,花梗顶端具关节;花绿色或紫堇色;花被片6,宿存,排成2轮,长圆形,长7~8毫米,有3条淡紫色纵脉;雄蕊3,比花被片为短,贴生于内轮花被片的中部,花丝很短,具丁字药;子房近圆形,3室,花柱长2毫米。蒴果长卵形,长10~15毫米,成熟时沿腹缝上方开裂,每室含种子1~2粒。

种子三棱形,两端尖,黑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于向阳干燥的丘陵地及固定的砂丘上。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较佳。挖出根茎,除去茎苗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晒干者,为“毛知母”;鲜时剥去栓皮晒干者为“光知母”。
❶ 毛知母:为带皮的干燥根茎,呈扁圆柱形,微弯曲,一端较粗,一端较细,偶有2~3分歧,长3~17厘米,直径0.8~2厘米。

根头部有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残留;上面中央有一道下陷的纵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金黄色扁平的绒毛,由两侧向根茎上方集中;另一面较皱缩,并有多数凹陷或突起的小圆点状根基,黄绒毛少或无。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平坦。

无臭,味甘而苦,带粘性。以肥大、质硬、表面被金黄色绒毛、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瘦长、形扁、外毛灰黑、内色暗者为质次。

❷ 光知母:又名知母肉。

为去皮的干燥根茎。软毛知母瘦小,长约3~13厘米,直径约1厘米。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扭曲的沟,一侧可见多数不规则散在的小形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显筋脉点,水浸后有粘液。气味同毛知母。

以肥大、滋润、质硬、色黄白、嚼之发粘者为佳。

河北易县所产者质量佳,称“西陵知母”。本品味苦,性寒。入肺、胃、肾经。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散。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❶ 治伤寒邪热内盛,齿牙干燥,烦渴引饮,目昧唇焦:知母15克,石膏9克,麦门冬6克,甘草3克,人参24克。

水煎服(《伤寒蕴要》)。
❷ 治妊娠子烦,因服药致胎气不安,烦不得卧者:知母30克,洗焙为末,枣肉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下(《产乳集验方》)。主含皂甙。根茎含总皂甙约6%。有6种:知母皂甙A-Ⅰ,A-Ⅱ、AⅢ、A-Ⅳ、B-Ⅰ和B-Ⅱ。

根茎中的皂甙元主要是萨尔萨皂甙元。尚含多量的还原糖和粘液质、鞣酸、脂肪油等。

另含芒果甙。本品有❶ 抗菌作用:抑制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的生长。对肺部结核病灶有抑制作用。
❷ 解热作用。

❸ 降血糖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