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韩翃 ←上一篇:寒食 下一篇:同题仙游观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程延所赠的诗。前二联主写秋夜之景。一、二句言迎风 而卧,月光如水。三、四句言秋雁南飞,紧贴天河;千家万户,砧声传响。此二联用了簟 席、空城、淡月、星河、秋雁、砧声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寥、空寂、澹净的画面。尤其是 “星河”二句,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即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巧妙排列,构成生 动的视觉画面,串成清晰的听觉意象,“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 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五、六句写晚秋季节,夜凉气爽;虽卧已久,心期难眠。 此联写思念友人,终夜不寐,足见其情深也。末二句言,吟哦友人秀丽诗句,忽闻鸦鸣, 不觉天已达曙。此联诗人一边欣赏友人的诗作,一边写和诗,且苦吟达旦,未曾合眼, 乃赞友人诗之秀美也。这首五律就没有秾丽的词采,没有华贵的装饰,追求的是清隽 澹净之美,有极高的韵致。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1。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校记】 1.亦,《全唐诗》一作“正”。 【注释】 [程延] 不详。 [长簟] 竹席。唐韦应物《雨夜感怀》:“独惊长簟冷,遽觉愁鬓换。” [空城] 指城市月夜寂静无人。庾信《象戏赋》:“若方镜而无影,似空城而未居。”江淹《休上人怨别》:“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 [星河] 星辰。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忽有一鸟从天来,月出青山送行子。四边苦竹秋声起,长吟白雪望星河。”庾信《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雨歇残虹断,云归一雁征。” [砧杵] 谓捣衣。古时洗衣后捣杵衣物,去掉其上的衣碱。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萧索高秋暮,砧杵鸣四邻。”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节候] 时令气候。《南齐书》卷三二《褚炫传》:“从宋明帝射雉,至日中,无所得……炫独曰:‘今节候虽适,而云露尚凝,故斯翚之禽,骄心未警。’” [心期] 心中相许。陶潜《酬丁柴桑》:“实欣心期,方从我游。”王勃《山亭兴序》:“百年奇表,开壮志于高明;千里心期,得神交于下走。”引申为心愿,心意。罗隐《谗言·越妇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陆淞《瑞鹤仙》:“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 【评论】 《瀛奎律髓》卷二九方回评:“砧杵夜千家”,必旅中。纪昀评:何必旅中方有砧声?此说固甚。又:三、四清远纤秀,通体亦皆清妥。又:结和字密。查慎行评:“秋”、“夜”二字极寻常,一经炉锤,便成诗眼。许印芳评:“已”字复。 《四溟诗话》卷四:韩翃《秋夜即事》:“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安庆王西池《重九前一夜》:“树声喧一枕,秋色冷千家。”此联与韩出一机杼,织组自别。 《秋窗随笔》:韩翃:“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崔峒:“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此等句无点烟火气,非学力能到,宿慧人遇境即便道出。 《葚原诗说》卷一:五字为句,有上二下三,上三下二,上一下四,上四下一,上二下二中一,上二中二下一,上一中二下二,上一下一中三,凡八法……上二中一下二,如“旌旗朝朔气,笳吹夜边声”(杜审言),“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此皆以五字成句,而句中有读者也。 又:诗句中有眼,须炼一实字,句便雅健。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此皆第三字致力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