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意谓父亲最了解儿子,国君最了解臣属。 语出《管子·大匡》:“鲍叔曰:‘先入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小白。贱臣知弃矣。 ’”也引作〔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韩非子·十过》:“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北史·隋本纪上》:“诏曰:古人有云:‘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令勇秀得志,共理国家,亦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也单引❶ 〔知臣莫若君〕。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一〇“(王)旦曰:‘知臣莫若君,惟明主择之。’” ❷ 〔知子莫如父〕。元·秦简夫《东堂老》一折:“老夫李茂卿的便是。不想我老友直如此先见,道我死之后,不肖子必败吾家。今日果应其言,恋酒迷花,无数年光景,家业一扫无遗。 便好道知子莫过父,信有之也。”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老丞相,岂不闻知子莫若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