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畿古代统治者臆想中的一种行政区划。畿,界域。《周礼·大司马》谓以王畿为中心,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畿,共有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九畿,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少数民族所居之地。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封畿 > 九畿 九畿 jiǔjī 古諸侯與外族居地。周制,王城至五千里界内,五百里爲一畿。王畿而外,依次有侯畿、甸畿、男畿、采畿、衛畿、蠻畿、夷畿、鎮畿、藩畿,合稱九畿。《周禮·夏官·大司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方千里曰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衛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畿。”鄭玄注:“畿,猶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爲界,有分限者九。”按,“蠻畿”或作“要畿”。又《地官·小司徒》:“正其畿疆之封。”鄭玄注:“畿,九畿。”賈公彦疏:“除王畿以外,仍有九畿。” 九畿 九畿西周时期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区域划分。包括国畿、侯畿、甸畿、男畿、采畿、卫畿、蛮畿、夷畿、镇畿、蕃畿。《周礼》云:“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为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为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为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为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为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为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为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为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为蕃畿。畿,界限。 ☚ 五服 王畿 ☛ 00000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