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生卒】:1899-1935 【介绍】: 幼名懋森,曾用名霜、爽,号熊伯,笔名巨缘、屈维他、何苦等,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 1917年靠堂兄帮助在免收学费的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因参加五四运动两次被逮捕。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尽力于社会改造"。1920年参加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以《晨报》特派记者身份赴苏俄考察,发表《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实际情况。1922年由张太雷介绍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次年1月回国,任《新青年》和《前锋》杂志主编、《向导》编辑。6月出席中共"三大"。 参加起草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一大"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后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同破坏国共合作的人作坚决斗争。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 8月撰写《中国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主义》,系统批判戴季陶主义。1926年8月被委派为国共两党联席会议的中共代表之一。 次年2-3月参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5月出席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八七会议上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应独立领导工农进行民主革命。1928年出席中共"六大"。 会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回国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1931-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翼文化活动,与鲁迅相识并成为好友。1934年1月奉调进入中央苏区,任教育人民委员。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守苏区,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兼中央办事处教育部长。1935年2月在突围途中被俘。 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主要著作编为《瞿秋白文集》,译文收入《海上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