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真空压榨辊的强度及挠度计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真空压榨辊的强度及挠度计算 1.双辊真空压榨中一般情况下的真空辊的强度及挠度计算 (1)真空下压辊的强度及挠度计算 ❶ 作用于下压榨辊辊壳上的合成载荷Q的计算 【公式】 式中 Q——合成载荷(N) G——真空辊辊壳重量(N) q——下压辊所承受的均布载荷(N/m),当真空压榨辊处于下辊位置时,q由上辊重量及附加压力所形成;当真空辊处于上辊,而在下压辊上施加附加压力时,q是由附加压力除去其相配的下辊重量的影响后所形成 b——辊面宽度(m) QZ——毛毯张力的合力(N) qm——毛毯张力的计算值(N/m),可取qm=19.62×102N/m(2kg/cm) θ——毛毯在辊面上的包角(度) Px——真空箱产生的抽吸力(N) Px=pxαobo (1-15-344) px——真空箱内真空度(Pa),可以取Px=7.36×104Pa(0.75kg/cm2) αo、bo——真空箱最大箱口宽度及最大抽吸幅宽(m) Pmf——真空箱密封条压向真空辊辊壳内圆面上的压力(N) Pmf=2Pt(a1b1+a2b2) (1-15-345) Pt——密封条的加压气胎中的气压(Pa),可取Pt=4.9×104Pa(0.5kg/cm2) a1、b1——分别为纵横向密封条长度(m) a2、b2——分别为纵横向密封条宽度(m) γ——上下辊中心连线与铅直面之间的夹角(度) γ=arcsin Dx——下辊直径(m) Ds——上辊直径(m) m——上下压辊的偏心距(m) ❷ 真空下压辊的最大弯矩计算 【公式】 式中 M1——最大弯矩(N.m) l——真空辊轴承中心间距(m) b——同上 ❸ 真空下压辊的合成弯矩计算 【公式】 式中 M——合成弯矩(N.m) M2——下压辊为主动辊时所受的扭矩(N.m),见式1-15-324 ❹ 真空下压辊的强度计算 【公式】 式中 [σw]——最大弯曲应力(Pa) W——真空压榨辊的真空截面模数(m3),计算同普通压榨辊 M——同上 ❺ 下压辊的挠度计算 【公式】 式中 f——挠度(m) q——均布载荷(N/m) E——压榨辊体材料的拉伸弹性模数,对钢取E=16.2×1010(N/m2) l——压辊轴承中心距(m) b——真空伏辊面宽(m) I均——真空伏辊对于包含其轴线的任何平面的全幅宽平均惯性矩(m4) D、D1——真空伏辊的外径和内径(m) λ——真空伏辊的开孔率(%) (2)真空上压辊的强度及挠度计算 【说明】 对于作为上压辊的真空压榨辊的强度及挠度的计算,其计算方法和步骤均可参考真空下压榨的计算方法及步骤来进行。 2.真空压榨辊本身作为加压用辊筒时的强度及挠度计算 【说明】 在双辊真空压榨中的个别情况下,以及在许多复式压榨中,真空压榨辊不论处于上辊或是下辊的位置时,其本身位置有时是活动的,是作为压榨辊组中施加有附加压力的辊筒来配置的,尽管此时它仍然借适当的机械机构与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此时,其辊壳的受力情况就与上述的第一种情况不同。但对于真空压榨辊,不论是位置固定的,还是作为加压用的辊筒;不论是位于上辊还是下辊位置,在计算其强度时,都按照处于固定的下辊位置的条件来计算,因为这样是偏于安全并有利于提高真空压榨辊的通用性的。故计算弯曲应力时,仍然要用式1-15-342及式1-15-347。但计算挠度时,代入式1-15-349中的均布载荷q要视真空压榨辊的位置而定。 (1)当真空压榨辊位于上辊位置时的均布载荷qs 【公式】 式中 qs——上辊均布载荷(N/m) qb——产生的压区压力(N) qb=P+Pmf-Qz-Px+KG0 (1-15-352) P——有效附加压力(N),仅指沿两辊中心连线方向上的附加压力 K——把真空伏辊全重G0分解到两辊中心连线方向上时的系数,K将取决于真空辊轴承臂(或其销轴)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和真空辊与邻辊中心连线与铅直面所成的夹角γ,真空辊位于上方时取正值;相反K取负值。 Qz——毛毯张力合力(N) Px——真空箱抽吸力(N) Pmf——真空箱密封条压力(N) G0——真空辊全重(N) (2)当真空辊位于下辊位置时的均布载荷qx 【公式】 式中 qx——下辊均布载荷(N/m) G——真空辊辊壳重量(N) 其它同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