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德罗勃尼茨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德罗勃尼茨基1933—1973前苏联六、七十年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哲学科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研究员。主要著作有:《现代资产阶级伦理观批判》(1967)、《价值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967)、《道德概念》(1974)和《道德问题》(1977)等。德罗勃尼茨基于1933年1月17日生于莫斯科郊外的小镇姆蒂夏。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1963年,成为哲学副博士。1970年,他以《道德意识》(道德的特征、本质、逻辑和结构问题、对资产阶级道德观的批判)为题的论文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哲学科学博士的称号。他从大学毕业,直至逝世前,都在苏联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从事道德哲学的研究工作,1973年,不幸因飞机失事而丧生。德罗勃尼茨基是苏联学术界公认的一位才能卓著的哲学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发表了四本伦理学专著,主编了《简明伦理学辞典》,撰写了百余篇学术论文和大量辞书条目,留下了巨大的哲学科学遗产。德罗勃尼茨基对苏联当代伦理学的理论贡献,一是在研究道德理论的方法论方面,他认为,研究某一道德理论问题,要分析批判从古到今有关该问题的各种观点和资料,并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他著的《道德概念》一书就采用这一方法。这一研究方法,虽然有的苏联学者认为太繁琐,但在七八十年代,却为绝大多数伦理学家所推崇,并成为当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活动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二是他关于道德意识的本质、特征、结构和社会作用的论述,关于道德价值以及人同世界的价值关系的论述,奠定了当代苏联伦理科学的理论基础,成为研究伦理道德问题的年轻学者常常引证的理论依据。他的《道德概念》、《道德问题》等论著,被视为苏联伦理学的经典文献。三是在对现代资产阶级伦理学理论的批判方面。他对道德理论的研究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斗争紧密结合。他令人信服地分析批判了现代资产阶级的主要流派,如逻辑实证主义、直觉主义、存在主义、非道德主义、道德社会学等,既注意肯定它们的积极的思维成果,又有根据地分析了它们在方法论上的错误。巧妙地把对现代资产阶级伦理学派的批判同正面阐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内容。德罗勃尼茨基是1962年出版的苏联《伦理学简明辞典》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而后又参加了《伦理学辞典》(1970)、《哲学百科全书》(1966)、《哲学辞典》(1968)和《苏联大百科全书》(1972—1973)的有关伦理学条目的撰写工作。他撰写的辞典条目,定性准确、分析恰当、逻辑严密,常常被广大读者和研究、教学人员视为理论依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