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盘龙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盘龙参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鹝(《诗经》),绶草(《毛诗传》),猪鞭草(《分类草药性》),龙缠柱(《福建民间草药》),扭兰(《南宁市药物志》),盘龙花(《江西草药》),九龙蛇(《贵州草药》)。 基源 为兰科绶草属植物绶草的根或全草。绶草属约50种;中国产2种,仅本种药用。 原植物 绶草Spiranthes lancea(Thunb.)Backer Bakh.f.et V.Steenis[S.sinensis(Pers.)Ames;S.australis(R.Brown.)Lindl.],又名盘龙参(《中药大辞典》)。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盘龙参,袁州、衡州山坡皆有之。长叶如初生萱草而脆肥,春时抽葶,发苞如辫绳斜纠,开小粉红花,大如小豆瓣,有细齿上翘,中吐白蕊,根有粘汁,其根似天门冬而微细,色黄。” 形态 陆生兰。 高15~50cm。茎直立,基部簇生数条粗厚,肉质的根,近基部生2~4枚叶。叶条状倒披针形或条形,长10~20cm,具多数密生的小花,似穗状;花白色或淡红色,呈螺旋状排列;花苞片卵形,长渐尖;中萼片条形,钝,长5mm,宽1.3mm;侧萼片等长但较狭;花瓣和中萼片等长但较薄,顶端极钝;唇瓣近矩圆形,长4~5mm,宽2.5mm,顶端极钝,伸展,基部至中部边缘全缘,中部之上具强烈的皱波状的啮齿,在中部以上的表面皱波状,基部稍凹陷,呈浅囊状,囊内具2枚突起。蒴果椭圆形,有细毛。花期夏季,果期秋季。(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657页.图8144)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田畔或草地。 广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淡,平。” 功效 滋阴益气,凉血解毒,润肺止咳。 主治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病后体虚,神经衰弱,肺结核咯血,咽喉肿痛,小儿夏季热,糖尿病,白带,毒蛇咬伤。”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 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四川中药志》:“有湿热瘀滞者忌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福建民间草药》:“治糖尿病:盘龙参根、银杏各30g,猪胰1只,加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江西民间草药》:“治痈肿:盘龙参洗净置瓶中,加入适量麻油封浸待用。用时取根捣烂,敷患处,日1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