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蕊草
中药名。 见《本草图经》。别名:百乳草,地石榴。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全草。多年生半寄生草本,高15~30厘米。 基部多分枝,枝柔细,有棱条。叶互生;线形而尖,长2~5厘米,宽约2毫米,具1脉。 花小,腋生;具1苞片和2小苞片;花被钟状,绿白色,5裂,偶4裂;雄蕊与裂片同数,著生于裂口内面,并与裂片对生;子房下位,柱头头状。坚果球形,径约2毫米,花被宿存,网纹显著。 花期4月。果期5月。分布我国南北各地。本植物的根(百蕊草根)亦供药用,见专条。 春、夏采收,晒干。清热解毒,补肾涩精。治急性乳腺炎,肺炎,肺脓疡,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肾虚腰痛,头昏,遗精,滑精。内服:煎汤,9~15克;或泡酒。 ❶ 治肾虚腰痛头晕:地石榴1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❷ 治急性乳腺炎:百蕊草15~20株。煎水300毫升,以米酒一杯送服(《全展选编·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