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百合 知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百合 知母 【中医理论】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又称百合知母汤,首载《金匮》卷上,用治百合病,发汗后者。阴虚或热病后余热未清,则头晕,心烦不安,口渴,咳嗽,失眠,精神恍惚等症。百合宁心安神,润肺止咳,为病后平补之品。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两药配伍,一润一清,宁心安神,清热润肺。《古方选注》谓:“君以百合,甘凉清肺;佐以知母,救肺之阴,使膀胱水脏知有母气,救肺即所以救膀胱,是阳病救阴之法也”。《金匮悬解》言:“若得发汗之后者,是汗亡肺津,金被火刑也。百合知母汤,百合清肺而生津,知母凉金而泄火也”。 【临床应用】 1.治疗百合病 吴氏报道一患者因受惊过度而发,证见颈不能竖起,头向左右转动,不能说话。舌赤无苔,脉浮数。先后予服百合知母汤2剂。瓜蒌牡蛎散1剂,疾愈[1]。高氏报道治疗中心懊 2.治疗抑郁症[3] 李氏报道用百合病方药化裁,治疗抑郁症6例,取得较好疗效。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最长的38岁,最小24岁;病程1~8年,都经过西药“抗抑郁”治疗,或因效果不佳,或因不耐毒副作用而致改服中药。单纯抑郁表现者用百合地黄汤或百合知母汤;有血虚表现者用百合地黄汤加味;兼气滞血瘀、痰热内结者先用百合地黄汤加味,后改用百合知母汤。药物皆作汤剂,日3服,每服约250ml,饭后服药,服药期间禁用其他药物,同时注意调畅情志,避免独处。6例总计服药54付,平均每人服9付,临床治愈。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无毒副反应。 3.治疗神经衰弱 谢氏[4]报道金慎之老中医治神经衰弱,见失眠、健忘、多梦、心悸不安,均以百合知母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味,其用量为百合18~45g,知母6~12g,生地黄12~20g。并随证加减治疗。 4.治疗癔病 王氏[5]等报道李玉凡老中医用百合知母汤(百合60g,知母12g,龙齿20g,朱砂1g)治愈癔病。患者赵某,病程已两年,初患感冒,又因情志抑郁发病。主诉口苦,恶寒发热,头痛,寐差,恶心或呕吐,尿赤涩,小便时打冷战。查:行动迟缓,面色少华,语言低微,舌红无苔,脉数无力。予百合知母汤加味五剂,诸恙悉愈。 5.治疗癔病性瘫痪 张氏[6]报道重用百合治疗癔病性瘫痪。患者因屡受精神刺激,郁闷寡言。今冒暑汗出后,突感肢软不能任地。查:T、P、R、BP正常,神清,被动体位,腰以下感觉消失,下肢软瘫,神经系统无异常。诊为癔病性瘫痪,予暗示西药治疗周余无效。故改用中药治疗。证见发热(T38.6℃)汗出,神志恍惚,心烦懊 6.治疗热痢重症 胡氏[7]等报道以本方加味治疗中毒性菌痢。胡翘武老中医谓:“此痢属肠,然治应责诸肺。盖肺热则阴亏,其气不降而失治节之权;肠为热灼,失转化之职,故痢下不止,高热不退。”予百合知母汤加沙参、山药、莲子、二花、桑叶、花粉为方,方中百合用至30g,4剂后痢止热退,余症亦相继好转出院。 9.其他[8] 关倍等通过客忤痉,脏躁两侧病案,体察病情,掌握各自的发病规律,皆以百合知母为主与其他方剂随证加味治疗,而获愈。而对七情内伤或五志异常的病证进行辨证施治,同样收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世平.金匮方应用研究.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1 2 高平安.经方验案三则.国医论坛,1987;(1):26 3 李卫,许相臣.《金匮》百合病方药治疗“抑郁症”临床体会.河南中医,1992;12(2):74 4 谢安吉.金慎之老中医论百合病.浙江中医杂志,1981;(11):514 5 王建华.李玉凡医案二则.河北中医,1983;(1):41 6 张河占.重用百合治疗癔病性瘫痪.新疆中医药,1986;(3):63 7 胡谷塘.胡翘武运用经方治验四则.中国医药学报,1987;(4):39 8 关倍,刘尚涌.百合知母汤加味治验介绍.甘肃医药,1984;(3):42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