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茅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茅针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茅苗(《本经》),茅笋、茅针(《本草拾遗》),茅密(《医林纂要》)。 基源 为禾本科白茅属植物白茅的钙生未放花序。 原植物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var.major(Nees) C.E.Hubb.ex Hubb.et Vaughan(Imperate koenigii var.major Nees) 历史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曰:“茅针即初生苗也。”明李时珍《纲目》收载茅针亦系指白茅的初生苗而言。 余项参见“白茅根”条。。【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本草拾遗》:“甘,平。” 功效 止血,消痈。 主治 尿血,便血,金疮,痈肿。 ❶ 《本经》:“主下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或塞鼻。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本草拾遗》:“通小肠,治鼻衄及暴下血:白茅针9~15g,水煎服;治恶疮、痈肿、软疖未溃者,以酒煮服或捣烂敷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