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苋

【概况】:

基源 为苋科苋属植物皱果苋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 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 L.,又名绿苋(《中国北部植物图志》)。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40~80cm,全体无毛。茎直立,少分枝。叶互生,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9cm,宽2.5~6cm,顶端微缺,稀圆钝,具小芒尖,基部近截形;叶柄长3~6cm。

花单性或杂性,成腋生穗状花序,或再集成大型顶生圆锥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质,披针形,小;花被片3,膜质,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雄蕊3。胞果扁球形,不裂,极皱缩,超出宿存花被片。

种子近球形,直径约1mm。花期6~8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606.图1212)

生境与分布 为田间杂草;原产热带非洲,广泛分布于两半球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 春、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

含维生素C[1]和6种植物甾醇[2],有24-乙基胆甾-5-烯醇[△5(24-Ethylchlstero1)]、24-乙基-22-去氢胆甾-5-烯醇、24-甲基胆甾-7-烯醇、24-乙基胆甾-7-烯醇、24-甲基-22-去氢胆甾-7-烯醇和24-乙基-22-去氢胆甾-7-烯醇。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679 [2]Fitoterapia 1986;57∶267

【药性】:

性味 甘、淡,凉。

❶ 《图经本草》:“大寒。”
❷ 江西《草药手册》:“甘、淡,凉。”
❸ 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甘,寒。”
❹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淡,微寒。”
❺ 《福建药物志》:“甘,凉。”

归经 大肠、小肠、胃经。

功效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 痢疾,疔疮,乳痈,牙疳,痔疮肿痛,蛇虫咬伤。 ❶ 《纲目》:“利大小肠。治初痢,滑胎。


❷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根:治痢疾;叶:治蛇伤。”
❸ 江西《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
❹ 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清热,利尿,止痢。”
❺ 《中药大辞典》:“清热,解毒。治疮肿,牙疳,虫咬。”
❻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治细菌性痢疾,肠炎,乳腺炎,痔疮肿痛。”
❼ 《福建药物志》:“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痢疾,痔疮肿痛,蛇头疔,乳痈,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煅研外擦。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江西《草药手册》:“治疮肿:野苋、龙葵。煎水洗。”
❷ 江西《草药手册》:“治走马牙疳:野苋根,煅存性,加冰片少许,研匀擦牙龈。”
❸ 姚僧坦《集验方》:“治蜂虿螫伤:野苋挼擦之。”

食疗 ❶ 《福建中草药》:“治痔疮肿痛:白苋鲜根30~60g,猪大肠1段。水煎,饭前服。”
❷ 《福建中草药》:“治乳痈:白苋鲜根30~60g,鸭蛋1个。水煎服。另用鲜叶和冷饭捣烂外敷。


❸ 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洗编》:“治赤白痢:白苋鲜根30~60g,冰糖15g。水煎,饭前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