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顺世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顺世论 古印度的一种唯物主义学说。 关于顺世论的最早记述见之于佛教典籍、吠陀经和古印度的史诗中,按照传统的说法,顺世论的产生跟神话式圣者鞞栗诃波帝(brhaspati)有联系。一些无神论者和反吠陀教的人都把攻击矛头指向传说中的人物斫婆伽(一译 顺世论存在学说的基础是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由土、火、水、气四种元素构成(在一些典籍中还加上第五种元素——以太)。这些元素是永存的和不变的。 事物的一切属性都取决于这些事物是否由这些元素结合而成,或这些元素在事物中的结合是否匀称。意识、理性和感官也由元素的结合而产生;生命存在物死亡后,元素的结合也就分解了,分解出来的元素便合并到非生物界之相应变种的元素中。 在某些典籍里还包含有进化观念,认为一些元素源于另一些元素,而最初的元素是土(大地)。顺世论的认识论充满著感觉论观念,认为感觉是知识唯一可靠的来源。 感官之所以能感知事物,是因为感官本身也是由构成事物的那些元素所构成的(“同类物为同类物所认识”)。 据此,顺世论否认感觉外的客体和超感觉的客体的存在,而首先是否认神、灵魂、因果报应以及天堂,地狱等等的存在。在各种典籍里,关于顺世论如何看待印度哲学中传统的认识来源,亦即如何看待古代权威的推理和证明,并没有充分明确的记述:究竟顺世论是否定这两种认识来源用以证明先验的宗教唯心主义客体的实在性呢,还是根本否定这两种认识来源用以充当独立的认识手段而只认为感性知觉才是认识手段呢?不得而知。在顺世论伦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快乐主义。 看来,顺世论对古印度关于治理国家的学说有一定的影响。顺世论信徒所著的典籍没有一种流传至今。 对顺世论的最完整的记述只见之于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的反对者(9—16世纪的吠陀派)所写的哲学论文和学术摘要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