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绒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绒草 【药性】: 性味 苦、甘、微辛,平。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辛,平。” 功效 清肺止咳,消肿解毒,散瘀化浊。 主治 肺热咳嗽,咯血,胸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乳痈,疔疮,疖肿,跌打,骨折,遗精,白带。 ❶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疔疮。”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异名 万毒虎、白花仔(福建),一包针(四川)。基源 为唇形科绣球防风属植物白绒草的全草。绣球防风属全世界约100种;分布在热带非洲经阿拉伯至印度及马来西亚,个别种延至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岛屿,热带美洲至六安的列斯岛有2种逸生。 中国约7种,半数以上药用。 原植物 白绒草Leucas mollissima Wall,又名银叶花、灯笼花(云南)。 形态 直立草本,高可达1m,茎扭曲,多分枝,被贴生绒毛状长柔毛,节间伸长。叶片卵圆形,长1.5~4cm,宽1~2~3cm,顶端锐尖,基部宽楔形至心形,边缘有具微尖头的圆齿状锯齿,两面均被柔毛状绒毛,叶面具皱纹,背面被密集而发白的毛,轮伞花序腋生,多花密集成球形,其下承以稀疏的苞片;花萼管状长约6mm,内面上部微被柔毛而下部无毛。萼口平截,萼齿长三角形,长约1mm,近于等大;花冠白、淡黄色至粉红色,长约1.3cm,冠筒长约0.7cm,外面近喉部处具微柔毛,内面中部具斜向毛环;雄蕊4,内藏,后对较短,花丝丝状;花柱与雄蕊略等长,顶端不等2裂;花盘等大。小坚果卵珠状三棱形,黑褐色。 花期5~10月,花后见果。(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129页.图版8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750~2000m的阳性灌丛、路旁、草地及荫蔽的溪边和潮湿地上。 分布于广西西部、四川及贵州西部、云南。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