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矾 【概况】: 异名 明矾(《纲目》)。 基源 白矾为天然出产的硫酸盐类明矾石族矿物。 原矿物 白矾正品一般指明矾石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白矾结晶。白矾Alumen主含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历史 白矾始载于《雷公炮炙论》。 李时珍谓:“矾者,燔也,燔石而成。”说明烧石制成的,才算是矾。 陶弘景云:“今出益州(今四川省境内)北部西川,从河西(今指黄河以西)来。色青白,生者名马齿矾。 炼成纯白名白矾。”马齿矾与矿物明矾石相同。 苏恭曰:“矾石有五种,白矾多入药用。”苏颂谓:“矾石初生皆石也,采得烧碎煎炼,乃成矾也。……今白矾出晋州(今山西临汾县一带)、慈州(今山西吉县)、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县)入药及染人所用甚多。”李时珍云:“白矾,方土谓之白君,出晋地(今山西临汾市)者上,……光明者为明矾。”综合以上各家本草所述,未经加工提炼者为矾石,经过加工色洁白供药用者为白矾,如透明度好者又称明矾。古今完全一致。古代主产地为山西、安徽。该两省至今仍产白矾,《中国药典》历版均有收载。 山西曾以煤碱石与硫酸钾为原料,制造白矾。煅制的白矾,一般称为枯矾。 近代有人对其宏量和微量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形态 白矾为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其中偶见八面体、立方体单晶,多为柱状,粒状。 无色、白色或稍带淡黄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光泽。 硬度2~2.5。性脆,易砸碎,断面不平坦。密度1.757g/cm3。 产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北。 。【生药】:采集 采得后,打碎,用水溶解,收集溶液,蒸发浓缩,放冷后即析出结晶。 药材主产于安徽无为、庐江,浙江平阳,福建福鼎。 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的结晶体,大小不一,无色或淡黄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解离平行不完全。 质硬而脆,易砸碎,贝壳状断口,硬度3.5~4,比重2.6~2.8。气微,味微甜而涩。 易溶于水或甘油,不溶于乙醇。水溶液显铝盐、钾盐与硫酸盐的各种反应。 作火焰试验现紫色火焰。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杂质者为佳。 加工炮制 ❶ 白矾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用时捣碎。 主含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余项参见“生药”鉴别项。 【药理】: 明矾水有强烈凝固蛋白的作用,在体外能使血清立即沉淀,低浓度有收敛、消炎、防腐作用,高浓度可引起组织溃烂。 一般均外用.可以止汗、硬化皮肤(特别是足部);尚可用于白带过多、溃疡(浓度为1~5%),如用于结合膜则需作成白蛋白结合剂,用明矾棒或粉剂直接放于出血点,可以止血,鼻衄时亦可用棉球浸饱和的明矾水塞于鼻孔,内服能刺激胃粘膜,可致反射性呕吐,在肠内不吸收,低浓度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而止泻,高浓度则可腐蚀肠粘膜,大剂量服后,可引起口腔、喉头烧伤,呕吐、腹泻、虚脱,甚至死亡,中毒后可用牛奶洗胃,虚脱者对症治疗[1]。 此外10%明矾液在试管内(培养液与药液:比为1∶1)有杀阴道滴虫作用[2],在体外试验中,0.05g/ml以上对多种致病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3]。 参考文献 [1]The United States Dispensatory.24ed.J.B.Lippincott company.1947∶50 [2]河南医学院学报 1960;(7)∶23 [3]中华医学杂志 1964:50(18)∶524 。【药性】: 性味 酸、涩,寒。 ❶ 《本经》:”酸,寒”。 ” 归经 肺、肝、脾、大肠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肺、肝二经。” 功效 消痰,燥湿,止痒,止泻,止血,解毒,杀虫。 主治 中风痰厥,癫痫发狂,痰涎壅盛,喉痹,口舌生疮,聤耳流脓,溃疡病,泻痢,脱肛,阴挺,白带,吐衄下血,外伤出血,痔疮疥癣,痈肿恶疮,湿疹,水田皮炎,蛇虫咬伤。 ❶ 《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6~3g。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作汤洗患处。 使用注意 阴虚胃弱及无湿热痰火者忌服。 ❶ 《吴普本草》:“岐伯:久服伤人骨。” 配伍应用 ❶ 配硫黄、冰片,治湿疹疥癣。 ❷ 配五倍子、诃子,治久泻、便血、崩漏、带下。 ⑿配红葱、花椒,治蛔虫、蛲虫病。 ⒀配儿茶,治肺结核咯血。 ⒁配乌贼骨粉、延胡索粉,治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⒂配白萝卜,治手足多汗。 方选和验方 ❶ 白金丸(《本事方》)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90g,川郁金210g。2药共为末,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50~60丸,温汤下。 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1岁10丸,茶汤下。 大人50丸,久服痰自大便中出。 ❹ 吹喉散(《普济方》)治喉痹、乳蛾、喉风:明矾60g,胆矾15g。上研为极细,吹患处。 ❺ 白矾散(《玉机微义》)治急喉闭:白矾9g,巴豆3个(去壳,作六瓣)。 上将矾于铫内,慢火熬化为水,置巴豆其内,候干去巴豆,取矾研化为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 ❻ 推车丸(《急救仙方》)治黄肿水肿:明矾60g,青矾30g,白面250g。3味同炒至赤色,醋煮米糊丸,枣汤下30丸。 ❼ 玉华丹(《补要袖珍小儿方论》)治婴孩小儿伏暑泄泻:矾(净瓦盆合定,用火煅过)240g。为极细末,煮醋面和丸,如黍米大,用木瓜煎汤,食后服。 上药同研,于铫子内,火上溶成汁,候冷,研令极细,用软饭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10丸。 上各另研,临用时各抄少许和匀,三棱针刺疮见血,待血尽上药,膏药盖之。 ⑾白矾散(《圣惠方》)治疥:白矾(烧灰)30g,硫黄30g(细研),胡粉30g,黄连30g,雌黄30g(细研),蛇床子0.9g。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以猪膏和如稀面糊,每以盐浆水洗,拭干涂之。 ⑿白矾散(《医学心悟》)治鼻痔臭不可近,痛不可摇:白矾(煅枯)6g,硇砂1.5g。共为细末,每用少许点上。 ⒀五百明洗剂(《中药大全》)治皮肤湿疹、皮炎(亚急性期):五月艾、百部、明矾、毛麝香各15g。 煎水外洗。 ⒁《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治烧伤:明矾、五倍子等量,芝麻油适量。将明矾、五倍子研成细末,麻油调成糊状。 涂患处。” ⒂江苏中医 1990;(10):“治高年尿闭:白矾60g,研末与食盐30g,搅匀。湿敷神阙穴。” ⒃江西中医药 1982;(2):“治痔疮:活田螺1枚,白矾少许(研极细末)。把活田螺外壳洗净,用清水漂养1天,便其吐尽泥沙,然后刺破加入少许白矾细末,过1夜后,除去田螺壳,取汁涂患处,每小时涂1次,至愈为止。” ⒄中医杂志 1962;(5):“治睾丸鞘膜水肿:用明矾10g溶于1%普鲁卡因液100ml中,过滤消毒备用。注射时按无菌操作,以注射器抽尽鞘膜内之液体,针头不动,取下针筒,再接上装满明矾液的针筒,徐徐注入适量药液。” ⒅《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五官科》:“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枯矾6g,冰片1.2g,五倍子1.5g。共研细末。将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用棉棒擦干后,吹入上药,1日3次。” 单方应用 ❶ 《纲目》:“治中风痰厥,四肢不收,气闭膈塞者:白矾30g,牙皂角15g。为末,每服3g,温水调下,吐痰为度。 ” 每日服3次,每次6~9g。” ” ” ❶ 李时珍《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痈疽,蛇虫伤螫,取其解毒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