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生卒】:772—846 【介绍】: 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其先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后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 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子左赞善大夫等职。 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刺,上书请严缉凶手,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穆宗长安元年(821)拜主客郎中、知制诰,不久又出为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文宗太和九年(835)拜太子少傅,进封冯翊县侯。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工诗,为唐代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其论诗纲领,为我国文学批评之重要文献。 所作《秦中吟》《新乐府》等讽谕诗,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为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品。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形象鲜明,布局完整,音韵和谐,语言优美,开辟了歌行体的新道路。 其“闲适”诗与“杂律”诗,虽多怡情悦性、流连景物之作,但亦不乏佳品。如《赋得古草原送别》《钱塘湖春行》等,平易自然,圆熟流丽,历来为世人所爱读。其诗风平易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不仅国内广为流传,日本、高丽也争相传抄。今存诗2800多首,为唐代诗中遥居首位。 有《白香山集》71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