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垩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白善土(《别录》),白土粉(《本草衍义》),画粉(《纲目》)。 基源 白垩为硅酸盐类的粘土矿物。 原矿物 白垩正品一般指膨润土或高岭土,前者主要矿物成分为蒙脱石Montmonllonite,主含含水硅酸镁铝[(Ai,Mg)2[Si4O10](OH)2nH2O];后者主要矿物成份为高岭石。高岭石Kaolinite主含含水硅酸铝[Ai4si4O10(OH)8]。生物化学沉积岩之白垩,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Chalk主含碳酸钙(CaCO3)。 历史 白垩始载于《本经》。 李时珍释其名曰:“土以黄为正色,则白者为垩色,故名垩。后人讳之,呼为白善。 ”陶弘景谓:“即今画家用者,甚多而贱,俗方稀用。”胡居士云:“今处处皆有之,人家往往用以浣衣。中山经云:“垩有五色,入药惟白者耳。”寇宗奭曰:“白善土。京师谓之白土子,切成方块,卖于人浣衣。”李时珍曰:“白土处处有之,用烧白瓷器坯者。”以上说明药用白垩系白色,土状;并普遍用以洗衣服和作为烧白瓷器坯之用途。据考证洗衣服用的土都是膨润土,同时也用于陶瓷。高岭土直至今是制瓷器坯的主要原料,所以又名“瓷土”。王嘉荫分析认为:“此处高岭土与膨润土可能未分开。”此说法是有道理的,因蒙脱石并不是表生条件下最稳定的矿物,当受地表水的长期淋滤,也会向高岭石转化。因而古代白垩正品可以说是膨润土或高岭土。 现在有的书刊记载认为是生物化学沉积岩的白垩。 形态 高岭石参见“白石脂”条目。 蒙脱石 结晶极细。通常呈土状、致密块状。 白色或灰白色,因含杂质而染有浅红、浅绿和浅蓝色。土状光泽,暗淡。硬度1.5~2.5。密度2.2~2.9g/cm3。 产状 高岭石参见“白石脂”条目。 蒙脱石是在碱性介质中形成的一种表生矿物,主要由火山灰及凝灰岩分解而成,它是构成斑脱岩、膨润土最主要的矿物成分,伴有未变化的玻璃、火成碎屑物质、方英石、水云母高岭石、沸石、黄铁矿等。 也可由热液蚀变而成。或产在金属矿脉周围,温泉或间歇泉附近。在海相沉积物中以及冲积及湖成粘土沉积物中也可产出。 产地 高岭土参见“白石脂”条目。 膨润土分布于吉林、河北、山东、浙江。 生物化学沉积的方解石与蒙脱石、高岭石主要不同处:生物化学沉积岩是由碳酸钙微粒,或由藻类、软体动物与球菌的方解石质碎屑组成。 纯者白色,含杂质时为淡绿色、淡黄色的无晶形粉末状集合体。硬度1~3。 产地 产于河南、江西、湖北、湖南、青海、西藏。。【化学】: 由方解石质点和有孔虫、软体动物和球菌类的方解石质碎屑组成,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及少量硅酸铝、硅酸镁、磷酸钙、氧化铁等[1]。 上海市售的天然石膏中其悬浮液含硅酸、硫酸钙、氢氧化铝。溶液则含硫酸钙、硫酸铁、硫酸镁等[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86 [2]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820-1961.科学出版社,1963:131。 【药性】: 性味 苦,温。 ❶ 《本经》:“苦,温。” 归经 肺、肾、胃、大肠经。 《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效 温中,涩肠,燥湿,止血,敛疮。 主治 反胃,泻痢,溃疡,湿疹,吐血,衄血,痔疮下血,崩漏,眼弦赤烂,臁疮。 ❶ 《本经》:“主女子寒热癥瘕,月闭积聚。”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5~10g。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泡汤洗。 使用注意 不宜久服。 ❶ 《别录》:“不可久服,伤人五脏,令羸瘦。”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炮姜,治虚热反胃。 ❷ 配干姜、楮叶,治水泻,米谷不化,昼夜不止。 方选和验方 ❶ 白垩散(《妇人良方》)治虚热反胃:白垩土500g,米醋500g。煅土赤,入醋内,再煅再入,以醋干为度;取土60g,入炮姜37g。为末,每服3g,米饮下,甚者6g,须服120g。 ❷ 白垩丸(《圣济总录》)治水泻,米谷不化,昼夜不止:白垩30g(火煅过),干姜(炮)30g,楮叶60g(生研细)。上3味,捣研为末,面糊和丸,如绿豆大,空腹米饮调下20丸。 单方应用 ❶ 《瑞竹堂经验方》:“治衄血不止:白土粉末15g,井华水调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