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疫痧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疫痧草 儿科学著作。 3卷。清·陈耕道撰,成书于1801年。 本书为儿科专著。卷上“辨论章”,系疫痧(猩红热)的总论部分,阐明疫痧因感染疫毒所致,通过“气息传染”,“一感即发”,表明其有较强的传染性,并论述了极易避其毒气以为预防和疫痧的一般证候及治则;卷中“见象章”,详论疫痧诸证候,如发热,痧疹形式、面色、舌苔、脉象、咽喉部症状及其他症如神昏、肌燥、便溏、咳嗽、气促、牙疳、遗毒等;卷下“汤药章”,订疏达、清散、清化、下夺和救液五大法,作为治疗本病的法则,每法下列相应之方药,并附汤药总论及吹药、漱喉方、牙疳方等。因其列证详而论之慎,疗治精而有常法、变法,为其后儿科医家奉为治疫痧之圭臬,为流传较广的疫痧专著。本书现存有十多种刊本。最早为清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宋耀庭重刊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