疠风
病名。 出《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指染疠毒而致以肌肉麻木溃烂为特征之疠疡风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属世界性疑难大证。多因体虚极而接触患者,感染疠毒内侵血脉所致。 证候复杂多变,多以眉毛、指甲渐脱为病发先兆。病证可分虚实,实证表现以患处肌肤麻木,不知痛痒,斑块界限清楚,色泛灰黄为主,伴有发须脱去,但亦有少数皮肉疼痛者,今称结核型麻风;虚证表现以肌肤斑块堆积,溃烂、鲜红、脱落、无痛,界限不清,脸如狮面,伴有须发脱去,甚者,口鼻耳目皮肉全腐溃塌如枯颅,指趾掌臂腿等肉脱骨残,目不忍睹,今称瘤型麻风。 中医学对疠风的发现和史载居世界之最。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之“大带”即疠风。 后有《神农本草经》称大风癞疾,《华佗神医秘传》称大疠风,《内经》又称大风、疠,《肘后备急方》称大风疾,《诸病源候论》称癞,《千金要方》称大风恶癞,《普济本事方》称疠风,《外科正宗》称大麻风,《疯门全书》称大麻疯,《医宗金鉴》称麻风,参见诸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