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骈
【生卒】:生卒年不详 【介绍】: 战国时期哲学家。 主要活动年代在齐宣王、湣王时期(前320-前283前后)。亦称陈骈、田子。 因好谈论,“不可穷其口”,故又称“天口骈”。齐国人。 曾师事彭蒙,后讲学稷下,授上大夫。学“黄老道德之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把他与慎到列为一派。 其思想兼有道家与法家的倾向。主张“贵齐”、“齐万物以为首”,强调事物的齐一、均齐。 坚持道家的逍遥论,主张因性任物,断言“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吕氏春秋·执一》)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不可”(《庄子·天下》),事物都有必然性,不能偏废。肯定事物变化有其规律,要求依万物之性而行事,这样做“无政而可以得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得材”(同上)。 认为只有“无为”,才能获得积极的结果。除坚持道家齐物、逍遥、无为等观点以外,还倾向于法家,强调利益与形名的作用,故荀子说田骈“尚法”(《荀子·非十二子》)。所著《田子》25篇,已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