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楠
【概况】: 异名 荔枝公(海南)。 基源 为樟科琼楠属植物琼楠的枝叶。 原植物 琼楠Beilschmiedia intermedia Allen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0m,全体无毛,树皮灰色至灰褐色。 单叶对生或近对生,革质,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6.5~8.5cm,宽2.5~4.5cm,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沿叶基部稍下延,羽状叶脉,中脉在上面稍凹,侧脉每边6~8条,与网状脉在两面均隆起,叶柄纤细,长1~2cm。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1.5~2cm,少花,花小两性,花瓣裂片6,黄绿色,椭圆形,长约2mm,有密集而显著的线状斑纹,能育雄蕊9,排成3轮,花药2室,第1、2轮花药内向,第3轮花药外向,花丝基部有1对腺体。 果实长圆形或近橄榄形,长3~4.5cm,直径1.5~2.5cm,成熟时黑色或黑褐色,有小的瘤状突起,果柄长约1cm。花期8~11月,果期10月至第2年5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33页.图166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1300m的山谷常绿阔叶林中或山坡溪边杂木林中。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越南也有。 。【药性】: 功效 叶:消炎消肿。 果实:消肿散结。 主治 跌打。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痈疮肿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