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琦君读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琦君读书 琦君(1917- )原名潘希真,台湾散文家。 生于浙江永嘉。出身小康之家。5岁时在家庭老师教授下开始学习方块字。 7岁时,已获读《诗经》、唐诗并练习大字。此后,一边读《女诫》、《孟子》、《论语》、《左传》等书,一边受到民间文艺、《三国演义》、武侠和言情小说的影响。12岁迁居杭州。 两年后考入弘道女中,在校国文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曾重温《左传》、《史记》,并读《资治通鉴》等线装古籍和新旧小说。 其时,经常借书于学校图书馆,“借来很多小说和散文,尤其是翻译小说。”(《三更有梦书当枕》)1936年升入之江大学中文系。 曾于暑假饱读新文艺小说等,而“《断鸿零雁记》及《浮生六记》、黄仲则诗每日必读,每日泪数行下”(《琦君写作年表》)。二十二、三岁时,则学诗词、读老庄并浏览多种西洋文学名著。 1945年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杭州,任教母校并兼浙江高院图书管理员,“得以畅览群籍与杂志,偶写杂感寄报刊”。并收拾整理家藏劫余藏书,“统计永嘉与杭州两处余书不及原来三分之一”,后于1949年5月赴台以前,将“杭州的藏书全部捐赠浙江大学图书馆,故乡的书全部捐赠籀园图书馆”(《三更有梦书当枕》)。在台任职司法部门,并授课写作。 于1969年退休。 在海岛居停以后,曾自述“陆陆续续买了不少自己喜爱的书,加上朋友们赠送的著作,我也拥有好几书橱的书了。但是想起大陆故乡和杭州两处数遭兵劫的万册藏书,焉得不令人魂牵梦萦。 偶然在旧书摊上买到一部尘灰满面的线装书就视同至宝,获得一部原版影印的古书,就为之悠然神往”。在此间忆及其父的收藏时写道:“父亲爱读书、藏书,也爱搜集版本、碑贴和名家字画。杭州住宅书房中,有日本影印《大藏经》、《四史精华》、《四库全书珍本》、三希堂、淳化堂法帖和许多善本名家诗文集。父亲每年夏天都去别墅云居山庄避暑,所以山上也有一部分他自己特别喜爱的书。 放暑假后,我就上山陪他散步读书。……(他)勉励我要好好利用藏书,爱惜藏书”。 平生读书方法受其师夏承焘指引甚多,夏氏总结的“读书要‘乐读’,不要‘苦读’”的读书观对其影响甚深。曾自述:“大学四年中,得夏老师‘乐读’的启示,培养了读书的兴趣,也增加了写作的信心。”琦君曾有关于读新诗的意见:“读新诗不必执著于诗人真意之所寄,不妨于一片朦胧中掇取你自己所喜爱的一、二句或一、二节,细细咀嚼,如能别有会心,也就乐在其中”(《不薄今人爱古人——我读新诗》),颇为独到。晚年读书写作仍勤。 有《读书与生活》,并结集有评论集《琦君读书》(台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版)。作品甚多,行销甚畅,流播极广。 素负“读者喜爱的作家和作家羡慕的作家”(隐地《作家与书的故事》“琦君”篇)之誉。主要作品有《琴心》、《红纱灯》、《烟愁》、《琦君小品》、《七月的哀伤》、《千里怀人月在峰》、《细雨灯花落》、《青灯有味似儿时》等30余部。另有《琦君自选集》(黎明文化公司1975年版)和《琦君的世界》(尔雅出版社1980年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