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理中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理中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人参汤(《金匮》卷上)、治中汤(《千金》卷二十)、理中煎(《鸡峰》卷十二)、人参理中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干姜理中汤(《中国医学大辞典》)。 【组成】: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用法】: 上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三次。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功用】: 温中祛寒,补益脾胃。 ❶ 《局方》:温中逐水,止汗去湿。 【主治】: 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中寒霍乱,阳虚失血,病后喜唾,胸痹虚证,小儿慢惊。 ❶ 《伤寒论》: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 【宜忌】: 《外台》: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加减】: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方论选录】: ❶ 《伤寒论后辨》: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谷气升而中气赡,故名曰理中。实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阳也。若胃阳虚,即中气失宰,膻中无发宣之用,六腑无洒陈之功,犹如釜薪失焰,故下至清谷,上失滋味,五脏凌夺,诸症所由来也。参、术、炙草,所以固中州,干姜辛以守中,必假之以焰釜薪而腾阳气。是以谷入于阴,长气于阳,上输华盖,下摄州都,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矣。此理中之旨也。 【临证举例】: ❶ 脾虚泄泻 《江西医药》(1964;3∶149):王某,男性,39岁,初诊于1949年2月11日。病患腹泻已逾一年,经常肠鸣,大便稀溏,日下八九次,食欲欠佳,完谷不化,曾经数十医诊而少效。予诊时,患者面色惨白无华,精神疲乏,腹部稍胀而喜按,舌苔浮有一层黄色厚腻,脉细迟。此是脾虚泄泻,法宜补中益土,方用仲景理中汤:人参三钱,炒白术三钱,黑干姜二钱半,炙甘草二钱。连服六剂即愈。 【现代研究】: 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陕西中医》(1987;7∶333):该实验通过对照观察证实,理中汤确有显著促进实验性胃溃疡愈合的作用,并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发生有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理中汤能降低胃液中游离盐酸浓度,从而减轻对膜的浸蚀和减少胃蛋白酶激活,对溃疡发生起到了保护作用;理中汤还能促进醋酸型胃溃疡愈合,说明它能够促使粘膜细胞再生修复。因此,理中汤既能抑制攻击因子,又能强化防御因子,通过两方面综合作用发挥其抗溃疡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