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玉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玉竹 【概况】: 异名 萎蕤(《本经》)。 基源 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部分种类的根茎。黄精属全世界约50种;中国约31种,药用的有20种以上。 原植物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P.officinale All.) 历史 玉竹原名萎蕤,始载于《本经》。《别录》始称为玉竹。 《纲目》云:“其叶光莹而象竹,其根多节,和有荧火玉竹、地节诸名。”并描述其形态“处处山中有之,其根横生似黄精,差小,黄白色,性柔多须,最难燥。其叶如竹,两两相值。”再参考附图,确系本种无疑。 本品为常用中药,主产湖南(邵东、祁阳),河南(洛阳、伊川),江苏(海门、南通),浙江(新昌、孝丰);此外安徽、江西、山东、陕西、广东、广西、辽宁、吉林等地均产,以湖南、河南产量大,销全中国并出口;浙江新昌质最佳,但产量少。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有结节,密生多数须根。茎单一,高20~60cm,生长时向一边倾斜,生叶7~12片。 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12cm,宽3~6cm,顶端钝尖至急尖,基部楔形,叶面绿色,背面灰白色,叶脉隆起,平滑或具乳头状突起。花腋生,通常3朵(偶可达4朵)簇生,总花梗长1~1.6cm,无苞片或具线状披针形的苞片;花被筒状,全长13~20mm,白色,顶端6裂,裂片长约3mm;雄蕊6,著生在花被筒的中部,花丝平滑至乳头状突起;子房长3~4mm,花柱长10~14mm。浆果球形,直径7~10mm,成熟时蓝黑色,具7~9颗种子。 花期4~6月,果期7~9月。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4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3000m的林下或山野的阴坡上。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及台湾、湖南、湖北。 欧亚大陆温带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 适于凉爽潮湿环境,宜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栽种,忌连作。 用根茎繁殖,于10月下旬~11月中旬或早春时边收边种,折取长约7cm的侧条根茎作种,按行株距25×8cm开沟排入种茎,深5~7cm,每亩用种量300kg,芽头须朝统一方向。生长期注意除草,春季苗出土时及旺盛生长期各追1次人畜粪水,冬季休眠时再撒施厩肥、堆肥,施后培土。在大旱或绵雨时应注意排灌。病害有褐斑病,可用退菌特800倍液防治;玉竹锈病,应剪去病株,喷波美0.1~0.2度石硫合剂。 采集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晾至外表有粘液掺出,轻撞去毛,分开大小个,继续晾晒至微黄色,进行揉搓,晾晒,如此反复数次,至柔润光亮,无硬心,再晒至足干。或将鲜玉竹放入锅中稍煮片刻,也有将其蒸透后,晾至半干,反复用手揉搓并曝晒,至柔软而透明时再晒干。 鉴别 性状 根茎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略粗糙,具细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节间长0.3~1cm,有白色圆点状须根痕,有时可见圆盘状的地上茎痕。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受潮后则变柔软。 气微,味甘而有粘性。 以条长、肥壮、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圆形或扁长方形,外壁稍厚,角质化。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粘液细胞,直径80~14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维管束外韧型,稀有周木型,散列。 理化 取样品粉末适量,加甲醇50ml,回流4小时,弃去甲醇,药渣用水适量煎2小时,滤过,得滤液约20ml,加乙醇使成65%乙醇液,得白色絮状沉淀,冷藏过夜,滤过,沉淀加2mol/L硫酸1ml,置沸水浴中加热2小时,成透明溶液,加水少量,用碳酸钡中和至pH6~7,滤过,滤液中加氢型强酸阳树脂1小勺,放置1夜,滤去树脂,浓缩后点于whatman NO∶1滤纸上,以苯酚-水-浓氨水(40g∶10ml∶5滴)为展开剂,下行展开,展距20cm,用邻苯二甲酸-苯胺试剂喷后,加热显色,以半乳糖醛酸、甘露糖、葡萄糖、果糖为对照。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61)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闷润至透,切厚片,干燥。此外,尚有蜜制、酒制、蒸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 置通风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化学】: 主要含甙、黄酮甙、酸类和粘液质。 有铃兰苦甙(Convallamarin)、铃兰甙(Convallarin)。黄酮甙有山柰酚甙和槲皮素甙[1,2]。 酸类有铃兰氨酸(Azetidine-2carboxylic acid)、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3]、烟酸[4]、氨基酸[2]。 粘液质为多糖类,由D-果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醛酸组成[4],有玉竹多糖PWⅠ和PW-Ⅱ[3]。其它尚含维生素A原、淀粉、烟草胺[5]和Ca、P、K、Mg、Mn、Si等[2]。 附 叶中含牡荆索(Vitexin)、皂草甙(Saponarin)、牡荆素-2″-葡萄糖甙(Vitexin 2″-glucoside)、黄精素(Polygonattiin)[3]和铃兰氨酸(氮杂-2环丁烷羧酸)[1]。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52 [2]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75~1979科学出版社,1986∶255 [3]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13(1)∶87 [4]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49 [5]CA 1985;103∶102083s [6]中药成分之化学.第2辑.台湾新医药出版社,1979∶740 。【药理】:根茎中的铃兰苦甙药理作用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同[1],有强心、利尿、镇静等作用,玉竹制剂ig对葡萄糖和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血糖升高有抑制作用[2]。 参考文献 [1]现代中药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6∶54 [2]医学中央杂志(日) 1972;280∶718 【药性】: 性味 甘,微寒。 ❶ 《本经》:“甘,平”。 归经 肺、胃经。 ❶ 《滇南本草》:“入脾。” 功效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主治 肺胃阴伤,燥热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❶ 《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克;熬膏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 ❶ 《本草崇原》:“阴病内寒,此为大忌。” 配伍应用 ❶ 配生地、枸杞子,治糖尿病,口渴多饮。 ❷ 配沙参,治热病后津伤,烦渴不止。 ❻ 配滑石,治小便淋沥涩痛。 方选和验方 ❶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治素体阴虚,感冒风温,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数,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萎蕤9g,生葱白3枚,桔梗4.5g,白薇3g,淡豆豉12g,薄荷3g,炙甘草1.5g,红枣2枚。水煎服。 水煎,调入熟白蜜,分2次服。 ❶ 《卫生家宝方》:“治赤眼涩痛:萎蕤、赤芍药、当归、黄连等份。煎汤熏洗。 ” 为粗末,每服2g,入薄荷2叶,生姜1片,蜜少许,同水煎,去渣,食后临卧服。 上5药研细和猪膏250g,煎焦去渣,入麝香搅匀即成,先以物摩患处小伤,敷上此膏。 单方应用 ❶ 《外台秘要》:“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150g,煮汁饮之。” ” 口渴甚加石膏30g;舌红加黄连3g;小便多加菟丝子9g。服药期间,1日3餐可用绿豆粉丝代替饭食。 ” 每日1剂,坚持常服。” 食疗 ❶ 玉竹猪肉汤(《湖南药物志》):“治虚咳:玉竹根15~30g,煮猪肉食。 先将玉竹水煮,浓缩至20ml,再将猪心片在油中滑透,去油,加各种调料。也可作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及肺结核患者的保健食疗菜肴。 ❸ 玉竹粥(《滋补保健药膳食谱》)治肺阴虚燥咳,高热病后烦渴,阴虚低热不退:玉竹20g,粳米100g。冰糖适量,加水煮成粥,再加冰糖。每天早晚各1次,连服5~7天。并可用于各种类型心脏病的心功能不全者的辅助膳食。 ❶ 李杲:“萎蕤能升能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四,主风淫四末,两目泪烂,男子湿注腰痛,女子面生黑 ” 予每用治虚劳寒热痁疟,及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去风热湿毒而已。 此昔人所未阐者也。” 阴精不足,则发虚热;肾气不固,则见骨痿及腰脚痛;虚而火炎,则头痛不安,目痛眦烂泪出;虚而热壅,则烦闷消渴;上盛下虚,则茎中寒,甚则五劳七伤,精髓日枯,而成虚损之证矣。以一药而所主多途,为效良伙,非由滋益阴精,增长阳气,其能若是乎?迹其所长,殆亦黄精之类欤。其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湿毒等症,皆是女萎之用,以《本经》二物混同一条故耳。” 萎蕤得人参而鼓勇也。” 《千金》及朱肱以为治风温主药,正以风之病,内热蒸腾,由热生风,本非外感,而热势最盛,津液易伤,故以玉竹为之主药。甄权谓头不安者,加用此物,亦指肝火猖狂,风阳上扰之头痛,甘寒柔润,正为息风清火之妙用,岂谓其能通治一切头痛矣。” 考玉竹之性味功用与黄精相似,自能推想,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