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
【释义】: 主谓 狐狸仗著老虎的威风。 比喻倚仗他人的威力欺压人。语本《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冯玉祥《我的生活》第5章:“平常因为教徒们借著洋大人的势力对同胞作种种的侮辱,这时便不期而然的有一般人联合起来,挨家搜查这种狐假虎威的二毛子。”△贬义。 多用于形容虚空的声势。→狐假鸱张 虚张声势 狗仗人势 仗势欺人 河润泽及。也作“狐藉虎威”、“虎威狐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