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圣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圣经shèng jīng

泛指儒、佛、道各家的经典著作。如孔子《论语》、佛教经籍、老子《道德经》等。
(例)
❶女菩萨,你语言差了。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二十七·344·)
❷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一百·1260·)

《圣经》

《圣经》

犹太教、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传奇、律法、诗歌、论述、书函等。

圣经的前部称《旧约》即犹太教圣经。被认为是上帝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其内容包括律法书5卷,即《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又称《摩西五经》。其中记载了古希伯来传说中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和希伯来民族的形成,记述了关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约瑟等几位先祖的传说故事,也记载了以色列民族形成的历史和传说;包括叙事著作12卷,即《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德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以斯贴记》,又称《历史书》或《前先知书》;包括诗歌6卷,即《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和《耶利米哀歌》;还包括先知书16卷,根据长短分为大先知书和小先知书,多借传“上帝谕旨”从宗教思想出发,评论现实问题。以上内容昭示以色列人与上帝的特殊关系,是上帝派摩西拯救了他们,因而应该世世代代忠于上帝。《圣经》的后部称《新约》,被认为是通过耶稣基督而与信者另立的新盟约。其内容包括叙事著五卷,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和《使徒行传》;包括教义著作21卷,以书信体写成;包括启示书1卷,即《约翰启示录》。以上内容记述耶稣的生平事迹和教训,阐述基督教教义,强调基督教优于犹太教,预言了迫害基督教的不义的罗马终将倾覆。《圣经》是多人多年编纂而成,《旧约》约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编成,《新约》约在公元前1、2世纪完成。《旧约》原文以希伯来文为主,《新约》原文则是希腊文。16世纪前后,《圣经》在欧洲逐渐译成各国文字。据传,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在唐代传入中国时,曾将《圣经》部分汉译过,但无存。今存最早汉译《圣经》,为明末天主教来华教士所译。

圣经shèngjīng

❶指儒家经典。
❷基督教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圣经shèng jīng

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1603年利玛窦《天主实义》下卷:“且夫天堂地狱之报,中华佛老二氏信之,儒之智者亦从之,太东太西诸大邦无疑之,天主《圣经》载之,吾前者揭明理而显之,则拗逆者必非君子也。”1720年樊守义《身见录》:“每遇圣人瞻礼之日,堂中所存圣人本身之血向系乾泯,而诵圣经之时,其血复化流如新鲜,瞻礼毕又变为干。”◇天帝经、天主经典、经典、经书、圣书、圣文、教书、约书、真经、番经、洋经、遗经书、耶稣经、西国经。

宗教书

宗教书

宗教根本性著作:经典
对宗教典籍的尊称:
佛教经典:黄卷赤轴 黄纸朱轴
犹太教或基督教的经典:圣经
经书或宗教典籍的正文:经文
宗教经文:灵文
佛教经文:金字经
某些宗教的经文和咒文:经咒
疏解经义的书:义疏
伟大的经典:鸿经
不可更改、永不磨灭的经典:不刊之典

☚ 谱牒   儒家书 ☛

圣经shèng jīng

儒家的经典。《文中子·天地》:“谓范宁有志于《春秋》,征~~而诰众传。”

《圣经》

泛指古犹太教、基督教、新教会及其各宗派的正式经典。它由《旧约全书》、《新约全书》组成。《旧约全书》共39卷,分为四类:一是古经,又称律法书。叙述上帝从虚无中如何创造宇宙的万事万物和人类,其中包括了古代以色列人的传说与教规。传为摩西所作;二是历史,共12卷,描写古代以色列人民族的形成及其兴衰的历史;三是文苑谈论宗教哲理,还有诗歌及其他文艺作品;四是预言,又称先知书。记述历来的先知们根据某些现象预断未来的吉凶。旧约从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间由信徒们陆续以希伯来文写成。它涉及从西亚北非直到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旧约内容记载的是上帝与人订立的约,故犹太教徒称它为《圣经》,后来基督教承袭此说。但由于耶苏基督降世后与人又重新立了约,为区别称前者为《旧约》,后者为《新约》。新约全书共27卷,也分四类:一是福音书,内容是基督的传记。分别由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四位使徒写成,又称四大福音书;二是使徒行传,写自基督升天后到保罗在罗马传教30余年的传教史;三是书信,是使徒保罗与各地教会的13封书信及其他人的书信8封,共计21封;四是启示录;记述使徒约翰根据某些异象对未来吉凶祸福的预断。新约从1世纪初到1世纪末在将近百年中用希腊文写成。《新约》《旧约》构成基督教的《圣经》。16世纪后陆续译成各国文字。

圣经

❶犹太教的经典。包括《律法节》、《先知书》和《圣录》3部分。内容极其广泛,主要是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故事传说,犹太民族古代历史的宗教叙述,犹太教的宗教法典,先知的训诫等。
❷基督教的经典。也是教会法的主要渊源。包括 《旧约》、《新约》两部分。《旧约》即犹太教的《圣经》,大致形成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后为基督教所继承。《新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形成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至2世纪下半叶。共27卷。包括记载耶稣生平和言行的“福音书”,叙述早期教会情况的《使徒行传》和传说为使徒们所写的 《节信》和《启示录》。《圣经》不仅是教会立法最有权威的依据,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而且也是教会法庭遵循的重要准则,甚至对世俗法院也有一定约束力,是西欧封建法律的重要文献。

圣经

基督教的正式经典,是其教义和神学的依据。基督教认为,在古代上帝曾通过摩西与他的选民以色列人订下约法,但后来以色列人背约违誓,于是上帝结束前约,并差遣圣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与信者另立新约。因此基督教经典《圣经》分为两部分,前部为基督教继承的犹太教经典,称《旧约》,后部为基督教特有经典,称《新约》。基督教各派所收《旧约》卷数及次序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律法书。阐述了上帝与以色列人的特殊关系及上帝制订的律法。为犹太教教义、教规的重要依据。(二)叙事著作,亦称历史书。这部分书卷虽然叙述了古代以色列人的历史、社会风貌,但不能作为真正史书看待。(三)宗教文学著作。它以诗歌箴言等文学形式反映宗教义理及人与神的关系;(四)先知书。先知在犹太教里是神意的代言人。这部分书主要是先知们借上帝的谕旨和过去、未来的各种事迹,以劝诫人们遵守盟约与律法。基督教各派所收《新约》基本相同,共27卷,记载的是耶稣基督的生平、教训及其门徒的活动和思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叙事著作,包括四福音书和《使德行传》。主要内容为耶稣事迹和教训,及耶稣门徒初始传教情况。(二)教义著作。共21卷,为书信体,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的教义;(三)启示录。该书以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了世界末日的景象。据考证《旧约》陆续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新约》陆续成书于1世纪末到2世纪下半叶,直至4世纪才正式确定下来。《圣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基督教伦理思想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书。它记叙了古代社会生活和道德关系;宣扬上帝是尽善尽美、至公至正的,是世俗世界一切道德律法的源泉;它向世人提出以爱上帝这一最高的善为核心的道律训戒、行为规范。《圣经》特有的生动的文学性和严肃的宗教虔诚相结合的风格,使它的道德说教易于为普通群众所接受。欧洲中世纪教会的地位和力量,更使《圣经》成为人们道德生活的依据,甚至《圣经》的词句都具有法律的效力。《圣经》不仅影响支配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欧洲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生活,而且对于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社会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圣经

基督教根本经典及犹太教根本经典。❶、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是基督教各大宗派共同信奉的经典。《旧约全书》是继承的犹太教经典,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以希伯来文写成。共计39卷,分四大类,即律法书,也称《摩西五经》;历史书,也称“前先知书”,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先知书,或称“后先知书”是古代先知文学的代表,为希伯来文学宝贵遗产;杂集,亦称“圣录”。《新约全书》则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下半叶至二世纪下半叶,以希腊文写成。全书共27卷,也分为四类,即福音书,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以及约翰福音四种福音书;历史书,即使徒行传,记录原始基督教主要活动;使徒书信,为原始基督教神学思想;启示录,以隐喻手法,记录原始基督教所面临的挑战。基督教传入中国后,明末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曾将《新约全书》大部分译成汉文。
❷犹太教圣经在希伯来文中称《塔纳赫》,即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全书》。

圣经

犹太教、基督教的正式经典。❶犹太教圣经包括律法书5卷、先知书8卷、圣录11卷等3个部分。汇集约公元前1300年至前100年间的资料。现流传本主要有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和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文本。
❷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圣经》39卷,分为法律、先知和圣书3部分。天主教希伯来文本的一些希腊文补篇等7卷,希腊文经典,合为46卷。还有《新约圣经》27卷,分为耶稣传、使徒行者传和教义3部分。各卷成书于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下半叶。4至5世纪时,全译为拉丁文。16世纪在欧洲译为各国文字。其原始抄本已失,现所见是4世纪的。1739年英国收藏家斯隆通过东印度公司自香港获得,现存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圣经

185 圣经Good News Bible

基督教的正式经典。由 《旧约》和 《新约》组成。《旧约》 内含 《律法书》、《先知书》、《圣录》三部分,为犹太教的正式经典。记述了古犹太人关于宇宙起源和人类诞生的传说、犹太先民的世系、犹太教法典的产生以及犹太民族流浪、复国的痛苦历程,还包括颂扬雅赫维(基督教读为耶和华)的《先知书》、《箴言》和表现古代犹太人社会风情的诗歌作品,系约前1300—前100年间大量资料的总汇。原文基本是希伯来文,后来,侨居北非的犹太人希腊化较深,遂译成希腊文。现在流行的主要是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本和前3—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文本,后者亦称《七十子希腊文本》。基督教兴起后,承袭了犹太教的圣经,称旧约。天主教以《七十子希腊文本》为主,兼收未见于希伯来文本的希腊文补篇7卷,共计46卷。宗教改革运动以后,新教大多只承认希伯来文原本,故只有39卷。《新约》系基督教自身的经典,由 《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约翰启示录》组成,共27卷。内容包括圣子耶稣的生平和言行、早期教会的发展情况、基督教义的确立和阐扬,以及末日的预言。各卷陆续成书于1世纪末至2世纪下半叶。原文为希腊文。4、5世纪时,全部圣经被译成拉丁文。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在欧洲开始被译成各国文字,促进了各民族语文的发展。据传,景教于唐代传入中国后,曾将部分《圣经》译成汉文,已佚。现存最早的汉译《圣经》为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所译,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目前我国通行的汉译《圣经》有基督教新教中华圣经会印发的《新旧约全书》和天主教思高圣经学会译释的《圣经》。两书《旧约》卷数不同,专有译名亦不统一,各随其教。

☚ 广学会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圣经

《圣经》shengjing

基督教的主要经典。它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后来为基督教所承袭。《新约》是基督教自身的经典。“约”是指上帝和人订的“契约”。基督教认为,“旧约”是上帝和犹太人订的契约,“新约”是上帝和基督徒重订的契约。《旧约》39卷,《新约》27卷,共计66卷。基督教会,都把《圣经》当作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圣经》是由各类不同作者、根据不同的需要编撰而成的。《旧约》原文为希伯来文,公元前5世纪至5世纪陆续出现。通常由“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录”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上帝造人的神话,犹太民族的祖先希伯来人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人物传奇和族派系谱,法典和教规等。《新约》原为希腊文,成书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到2世纪下半叶。按内容编排,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启示录”等几部分。

☚ 耶稣   古兰经 ☛

圣经

《圣经》shengjing

又称《新旧约全书》,基督教经典,由《旧约全书》(简称《旧约》)和《新约全书》(简称《新约》)组成。《旧约》是古代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域的希伯来人的宗教—犹太教的经典,后来为基督教所承袭。它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之间,用希伯来文写成,共计39章。《旧约》包括了古希伯来的神话、传说、历史、箴言和文学创作,是一部具有历史、军事、法律、宗教等复杂性质的古典文献。《新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到2世纪之间,用希腊文写成。它是随着基督教的传播逐渐形成的,记载了耶稣的生平、传道及其宗徒们的行事,共计14章。《圣经》之被称为《新旧约全书》,是说上帝曾与犹太人3次立约。第一次上帝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就后悔造人,要用大洪水毁灭人类,只有义仆挪亚在耶和华面前蒙恩,躲进方舟40天。直到洪水过后,上帝示知挪亚,让他的子孙在地上昌盛繁茂。这是上帝和人类的最初立约。第二次是上帝和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的立约,这次立约规定了犹太人必信奉耶和华是唯一的神。上帝和犹太英雄摩西立了第三次约,命犹太人必须恪守上帝制定的“十诫”。后来基督教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耶稣降生后,神和人又订了“新约”。《圣经》,尤其是《旧约》实际上是一部优美的文学总集。它和希腊古代史诗一起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头。

☚ 源氏物语   吠陀 ☛
圣经

圣经

基督教及犹太教的正式经典。基督教的圣经有《旧约圣经》、《新约圣经》 (即 《旧约全书》、《新约全书》)。犹太教的圣经为《旧约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 三个部分。

☚ 基督教   圣诞节 ☛
圣经

《圣经》Shengjing

基督教的经典,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它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全书》原是古代犹太教的经书,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它包括了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时,古希伯来神话、传说、历史、箴言和文学创作。共计46卷。《新约全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共27卷,包括记载耶稣言行的《福音书》、叙述教会早期情况的《使徒行传》、使徒们的《书信》、《启示录》等。《新约全书》用希腊文写成,成书时间约在公元1世纪中叶至末叶。公元4—5世纪,全部《圣经》被译成拉丁文,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又逐渐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广泛传播。《圣经》又是一部珍贵的古代历史资料和原始百科全书,对人类影响极为深广。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都取材于《圣经》,它对西方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 弥撒   神父 ☛

圣经

《圣经》Shengjing

犹太教、基督教的正式经典。最初出于希伯来文kethub-him,原意为文章,后衍意为“经”。犹太教的《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三个部分。主要内容是以转述上帝谕旨的方式,阐述当时犹太社会的政治、法律、经济、外交、军事、宗教、历史,以及伦理道德规范等问题。汇集了约公元前1300年前至前100年前的资料,经过多年多人的编纂而成,原文用希伯来文写成,约于公元前2世纪译成希腊文。因成书于耶稣降生之前,所以称《旧约全书》,现流传本主要有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本和前三至前二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文译本。这二种译本略有不同。
基督教的《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圣经》。《旧约圣经》是从犹太教那里承受下来的。基督教同时订立新的圣约,称作“新约”,犹太教主张“旧约”包括39卷,天主教则应用《七十子希腊文本》并收该书中未见于希伯来文本的一些希腊文补篇等七卷希腊文经典,合为46卷。《新约全书》是基督教本身的教义,共27卷。用希腊文写成,因成书于耶稣生平言行的福音书。叙述早期教会情况的 《使徒行传》,传为使徒们所写的《书信启示录》,各卷陆续成书于一世纪末至二世纪下半叶。全部《圣经》原始本都已佚失。现存各种抄本和残篇最古者不早于4世纪。《圣经》是在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内各派别相互斗争中产生的, 是许多派别经典的汇编。内容十分庞杂,说法不尽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公元4—5世纪时,全部 《圣约》译成拉丁文,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 《圣经》在欧洲逐渐译成各国文字。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尤其是中世纪时期,有许多是取材于圣经故事。《圣经》的伦理思想,主要是强调,爱是生命之本,它要求教徒和世人“出死入生”、“牺牲舍己”, 这是 “爱心” 的表现, 做 “完人”的条件。贤人或完人要行为正直,作事公正,说话诚实、不恶待朋友,不诽谤别人,要用爱上帝之心来战胜罪恶的情欲。肉体对人是无益的。禁绝一切欲望和现实的物质享受,来世就会获得幸福。《圣经》的伦理思想对整个中世纪的伦理观起决定作用。

☚ 理想国   忏悔录 ☛

圣经

由《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组成。《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大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共39卷。包括《摩西五经》5本,《先知书》21本,《杂著》13本。为希伯来文学的总集。《新约》是基督教的经典。大约形成于公元2世纪。共27卷。主要内容有《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四福音是耶稣的言行录。基督教诞生后,《旧约》和《新约》合并成《新旧约全书》。《圣经》情文并茂,讽喻现实,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圣经

犹太教、基督教经典的总称。犹太教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关于上帝创世神话、犹太民族历史传说、宗教法规和先知书、诗歌、格言等,汇集了从公元前13世纪到前2世纪间的犹太民族资料。各卷大约于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陆续出现。原文为希伯来文,后被译为希腊文。现流传本主要有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本和前3至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文译本。二者卷数略异。基督教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即犹太教圣经,是从犹太教承受下来的。《新约全书》27卷,包括记载耶稣生平言行的四“福音书”、叙述早期教会情况的《使徒行传》、传为使徒所写的《书信》和《启示录》。各卷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下半叶。原为希腊文,4世纪时译为拉丁文。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逐渐被译为欧洲各国文字。现存最早汉译《圣经》为明末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所译,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在中世纪欧洲,《圣经》在各法庭中具有法律效用。

圣经

圣经

基督教正式经典,被奉为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具有神的启示和旨意。其希腊文为biblia,意为一组书卷。基督教《圣经》包括前后两部,前部即被犹太教奉为《圣经》的《旧约》,后部称《新约》。基督教认为,《旧约》是上帝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新约》则是通过耶稣基督而与信者另立的。《旧约》包括律法书5卷、叙事著作12卷,诗歌6卷、先知书16卷。主要内容为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故事传说、犹太民族古代历史的宗教叙述和犹太教的法典及许多诗歌、格言等;汇集了约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0年间的资料,经多年多人编纂而成。《新约》共27卷,包括记载耶稣生平、言行的福音书4卷、叙述早期教会情况的使徒行传1卷,书信体教义著作21卷,启示录1卷。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大多承受犹太教的《旧约》,但卷数与次序略有不同。另外天主教还收入多卷“第二次正典之书”,如《多比传》等多卷。各卷陆续成书于1世纪末至2世纪下半叶,《旧约》原文以希伯来文为主,后被译为希腊文。现流传本主要有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本和公元前3至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文译本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二者卷数略有不同;《新约》原文为希腊文,1550年始形成目前的分节形式,从而形成新教各会至今公认的标准文本。现存《圣经》的各种抄本和残篇最古者皆不早于4世纪。随着《圣经》考证学的发展,16世纪宗教改革前后,《圣经》在欧洲逐渐被译成各国文字,对各民族语言的形成与统一起了一定作用,西方文艺作品尤其在中世纪很多取材于圣经故事。最早的《圣经》汉译本可能出自唐代景教传教士阿罗本之手,其所译景教经典中包含《圣经》部分经卷,但未存。现存最早汉译《圣经》为明末天主教士来华所译,包括《新约》的大部分,现存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为满足教徒需要,1949年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在上海影印出版《新旧约全书》,1980年、1982年两次印刷。

☚ 耶稣   原罪 ☛
圣经

圣经

基督教正式经典,被奉为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分为《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基督教认为,《旧约全书》是上帝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 《新约全书》是通过耶稣基督与信仰者另立的新约。《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接受它为自己经典的一部分。《旧约全书》共39卷,其内容可分为4大类: 《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集》。《律法书》又称《摩西五经》,记述了世界的起源,以色列人的来历和以色列宗教思想的形成。《历史书》记述从公元前13世纪末以色列人占领迦南 (今巴勒斯坦) 起,到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国灭犹太国的历史。《先知书》的内容是关于以色列灭亡之前,一批社会下层的社会改革家和思想家谴责社会不平等的言行。《诗文集》的内容包括: 用于宗教活动的诗歌、专讲处世之道的格言和抗击民族敌人的祷词等。《新约全书》是基督教自身的经典,产生于公元1至2世纪。共27卷,主要内容为《福音书》、《使徒书信》、《使徒行传》和《启示录》。《福音书》的主要内容是描绘耶稣基督的生平事迹。《使徒书信》反映了1世纪中期至2世纪中期原始基督教在教义、神学、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诸方面适应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保罗派与彼得派的分歧情况。《使徒行传》叙述耶稣的门徒在耶路撒冷建立第一个教会,以及彼得和保罗在地中海沿岸传教的情况。《启示录》反映了原始基督教初期所主张的人人平等,反对奴隶制度,实现千年王国的政治思想,并预言基督将降临“在地上执掌王权”。还记述了初期教会宗派林立,相互斗争的情况。《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支柱,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而且也是一部涉及到政治、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巨著。

☚ 圣事   圣战 ☛
圣经

圣经

基督教徒们信奉的经典,也是中国俄罗斯族东正教徒奉行的经典,有《旧约圣经》(简称《旧约》)和《新约圣经》(简称《新约》两部。《旧约》成书极早,原为希伯来文。《新约》成书较晚,陆续写于一世纪至二世纪,主要记载耶稣的生平和言行,俗称《福音书》,原为希腊文。后来,全部《圣经》都由教会译成为拉丁文。十六世纪后,欧洲各国又将其译成各种文字。俄国的基督教徒和东正教徒因此都采用俄文《圣经》。中国虽曾于十九世纪末期将《圣经》译成汉文,但因中国的俄罗斯族早先通行俄文,东正教的主教和神甫多由俄国派来,因此也都宣读俄文《圣经》,而不采用汉文《圣经》。

☚ 中国东正教会   帕斯喀节 ☛

圣经

《圣经》

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前者为犹太教的正式经典,为基督教所承袭,后者为基督教特有的正式经典。“约”源于希腊文,意为“盟约”、“约法”。基督教认为,上帝曾两次与选民立约,先是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立约,后因以色列人背约遭罪,上帝乃结束前约,而通过耶稣基督与信者另立约法,故前约称为“旧约”,另立之约为“新约”。因新、旧约均为上帝与信民所立,所以都是基督教的圣经。《圣经》的卷数,因教派的不同而有异。新教教会通用的《圣经》为66卷,其中《旧约全书》39卷,《新约全书》27卷。天主教和东正教所收《新约全书》卷数与新教基本相同,而《旧约全书》的卷数要多一些。《旧约全书》成书于公元前3至前2世纪,汇集了约公元前13至前2世纪期间不同时期、不同语言和特点的作品,由多人编纂而成。除个别段落外,主要用希伯来文写成。主要内容为犹太教教义、法规、宗教诗歌、道德准则、先知传说故事、神话传说、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故事、犹太民族的起源及形成的历史和传说等。《新约全书》共27卷,其中叙事著作5卷,教义著作21卷,启示书1卷。各卷陆续成书于1世纪末至2世纪中叶。原文为古希腊文。主要内容为教义说教、耶稣生平和教训、早期教会情况、末日预言及末日景象的描述等。《圣经》作为宗教经典,千百年来对诸信仰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对研究古代西亚尤其是古巴勒斯坦历史、犹太及邻近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基督教早期历史,都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 景教   上帝 ☛
圣经

《圣经》

即《旧约》与《新约》。《旧约》(或译《旧约全书》),亦称“希伯来圣经”,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主要经典。约在前13世纪~前2世纪用希伯来文写成。分律法书或摩西五经、先知书和圣录三个部分。它也是一部古代希伯来文学总集。包括许多古代的神话传说(《创世纪》); 历史故事(关于摩西、大卫和参孙的事迹);诗歌(主要是《诗篇》、格言诗集《箴言》和爱情歌集《雅歌》);政治性散文(各先知书);并保存了一部古老的戏剧《约伯记》。《新约》(或称《新约全书》),为基督教最高经典。作者为耶稣的门徒,约成书于2世纪,主要以希腊文写成。全书主要部分是记述耶稣言行的四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迦福音》和《约翰福音》;另有《使徒行传》、《启示录》和使徒书信。《新约》中简约流畅而富于哲理性的故事、散文、书信对欧美后世散文、小说与诗歌影响深远。《圣经》的内容对中世纪欧洲教会文学、世俗文学也有巨大影响。它的人道主义思想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成长,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倾向则促进了欧洲两种基本创作方法的形成,对欧洲文学来说,它已成为除希腊、罗马文学外,最重要的源泉。

☚ 犹太文学   希伯来神话传说 ☛
圣经

圣经

基督教正式经典。除继承犹太教圣经改称《旧约全书》外,还包括《新约全书》。按教会习惯,《新约全书》包括下列卷书:(一)四“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传为耶稣使徒所写,是适应当时基督教的宗教需要产生的。原始基督教的信仰中心是末世来临,基督将要为王。天地末日迟迟不来,对基督的信仰则需要作出新解释。对救主的信仰中心逐渐由耶稣死后复活、升天、再来,转移到他的生前,由此产生对耶稣生平事迹的描绘,力图表明他在世时甚至一出生就是救主基督。“福音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叙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的世俗生活、布教、行神迹、被钉于十字架上受难以及复活升天。《马可福音》通常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后三福音都是以此为蓝本演化出来的。前三福音都未把耶稣称为神,《约翰福音》不同,它所描述的耶稣完全是神的道成为肉身。(二)《使徒行传》,传为第三福音作者路加所著,约出现于2世纪30年代,主旨是借描绘彼得与保罗的传教,掩盖调和以保罗为代表的外邦基督徒与彼得为代表的犹太基督教之间的矛盾,而又强调彼得地位在保罗之上,是初期教会的领袖。(三)《使徒书信》,是致基督教各教团的信函,传为使徒保罗、雅各、彼得等作。包括《罗马人书》、《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等21卷。(四)《启示录》,传为第四福音作者圣约翰所作,以宗教文学体裁写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致各教会书;第二部分以“见异象”的形式详列世界末日景象;第三部分叙述基督的最后胜利。《圣经》被基督教会视为神启示的记载,字字句句皆奉为真理。

☚ 原始基督教   信经 ☛

圣经聖經shèng jīng

❶谓圣人之书。指儒家经典。《备急千金要方·序》:“烈祖好生之德,根之无性,既图治于圣经,而尤深拳拳乎疾医一职。”
❷指《内经》而言。《类经· 序》:“然惧擅动圣经,尤未敢也。”

圣经

《圣经》

希腊文词源biblia,意为“书卷”。犹太教、基督教的正式经典。犹太教的《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三个部分。主要内容是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故事传说,犹太民族古代历史的宗教叙述和犹太教的法典、先知书、诗歌,格言等作品。汇集了约前1300年至前100年间的资料,经过多年多人编纂而成。原文大都是希伯来文,后因侨居北非受希腊文化影响的犹太人多不谙熟,遂被译为希腊文。流传的本子,主要有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本和公元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城希腊文译本(习称七十子译本)。二者卷数略有不同。
基督教的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即犹太教的圣经,是基督教从犹太教承受下来的。对于《旧约全书》的卷数基督教各派观点不一,早期基督教与犹太教主张共有39卷;天主教则应用《七十子希腊文本》,并收该书中未见于希伯来文本的一些希腊文补篇等七卷希腊文经典,将其称为“次经”,认为共有46卷;而新教把“次经”斥之为“伪经”,赞同《旧约》只有39卷。基督教将《旧约》解释为在基督降世之前,上帝已向“特选子民”(简称“选民”)即犹太人启示,基督将降生人间施行拯救,并与犹太人订立圣约,但犹太人不接受基督而违背了圣约,因而丧失了选民的地位。这一地位转为基督信徒所得并另订立新的圣约,称作《新约》。《新约全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包括记载耶稣生平、言行的“福音书”、叙述早期教会情况的《使徒行传》、使徒们的“书信”和《启示录》。全书共21卷,为基督教各派所承认。原文为希腊文,四、五世纪全部《圣经》译成拉丁文。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圣经》在欧洲逐渐译成各国文字。全部《圣经》的原始抄本都已佚失,现存各种抄本和残篇之最古者皆不早于四世纪。据传,于唐代传入中国时,曾将《圣经》部分汉译过,但无存。今存最早汉译《圣经》,包括《新约圣经》之大部分,为明末来华天主教士所译,1739年英国收藏家斯隆(Hans Sloane,1660—1753)通过东印度公司自香港获得,现存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研究《圣经》的学科称之为“圣经学”,为基督教神学的一个分支。

☚ 圣事   圣经会 ☛

圣经

1.圣经简介
圣经是基督徒信奉的神圣经典。圣经分为旧约与新约两部分,旧约包括耶稣降生以前的有关犹太人的历史兴衰、律例典章、诗歌箴言、以及先知的训诲、预言、盼望等等。新约则包括了耶稣降生后的有关记载、书信和预言等等。基督徒认为“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3:16)“圣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后1:20—21)圣经共有六十六卷经文,是由许多人执笔书写的。写作的时期,前后相距约两千年之久。执笔人的职业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学识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不同。但是全部圣经的内容却前后连贯如出一人之手。因此基督徒相信,若不是由于神的默示和圣灵的感动,这么多的执笔者不可能共同写出这么一部完整严密的圣经来。
2.圣经的原文和译文
1)圣经旧约三十九卷,除了极少数的章节写作者使用了亚兰文外(拉4:7),各卷都是用希伯来文(即古时犹太人使用的文字)写的。
2)新约二十七卷,除了马太福音有人认为是用希伯来文所写的以外,其他各卷几乎公认是用希腊文写的。
3)后来圣经被译成许多种不同的文字,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译本。
❶七十士译本:乃是最古老的旧约希腊文译本。有些历史资料说,耶稣降生前约285—247年间,由犹太的七十个文士(学者),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根据从耶路撒冷得来的希伯来原文旧约,译成了希腊文。另有人论证说,公元前285—前247年间,只译出了圣经开头的五卷,以后陆续翻译,直到耶稣降生前150年时,旧约各卷才全部译成希腊文。当时希腊文是罗马统治领域内通用的语言文字,这样圣经便得以广泛地被人阅读。七十士译本之后,仍有人根据希伯来文把圣经旧约译成其他文字。但历史学者大多认为,很多译本都是根据七十士译本又由希腊文译成各种文本的。

❷古叙利亚文译本:耶稣降生后约80年,已有人开始把旧约及新约译成了叙利亚文本。

❸埃及文译本:第2世纪末叶,有人把新约译成了埃及文译本。

❹拉丁文译本:有考证认为耶稣降生后100余年时,北非流行拉丁语。当时有人首先在北非把圣经译成了拉丁文。其后,在意大利也有人把新约译成了拉丁文。

❺拉丁俗语译本:耶稣降生后约383年,耶罗默(Jerome)所译的拉丁俗语译本,当时被西方基督教会作为通用的译本。

❻阿拉伯文译本:耶稣降生后五六百年时,基督的福音传入阿拉伯境内,译本应当较早。但现存的古本,已只有耶稣降生后942年的阿拉伯文译本了。

❼斯拉夫文译本:约成于第9世纪。

❽英文译本:有资料说耶稣降生后597年时即有人着手英文译本,后来又译出了各种不同译法的英文译本。

❾其他译本:据大英圣经公会统计,本世纪初,圣经已被译成400余种语言文字,1986年联合圣经公会发布资料说,圣经已译成了近2000种文字或地方的方言。一般学者都认为圣经是世界上历史最久、流传最广、翻译版本最多、发行数量最大的一本书。
3.中文圣经译本
1)和合译本:也称作“国语和合本”,乃是现今通用的中文圣经。这一译本乃是由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基督教会工作人员合译的。翻译工作由1891年开始,按当时中国各地通用的白话文,历时27年译成,于1919年由当时的中华圣经会出版。和合本中文圣经出版后,因为它的译文在当时通俗易懂,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基督徒的欢迎,至今仍被普遍采用。在和合译本中,有的版本把基督徒信奉的“独一无二的神”,借用中国古代词汇译成为“上帝”。但因不能确切表达原意,所以译者认为称呼“神”更为合宜,采用“神”字的版本,被称为“神”版和合本圣经。
2)和合本以前的中文译本:那时的译本,受时代背景所限,大多是文言文或半文半白的译本,这些译本是:
❶马士曼译本,由英国的马士曼(Marshman)与其助手拉沙(Lassar)合译,于1822年在印度赛兰普尔问世。

❷马礼逊译本,由马礼逊(R.Morrison)于1823年译出。

❸麦都思译本,由麦都思(W.H.Medhurst)等四人于1840年译出,也叫四人合译本。
3)和合本以后的中文译本:
❶吕振中译本,1970年于香港出版。

❷当代圣经,系根据The Living Bible译成的当代中文译本,1979年于香港出版。

❸现代中文译本,系根据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古老的版本,译成现代流行的口语文体译本。1990年于香港出版。
4)其他中文译本,除上述较为知名的译本外,早期还有一些各种官话译本;各地还有广东话、福州话、厦门话、汕头话、客家话、海南话、宁波话等译本;属于兄弟民族语言的有藏文圣经、满文圣经、蒙文圣经、彝文圣经等等。
5)各种译本都有各自的愿望与特点,但是由于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和语言的功能所限,各种译本都难免有极其个别的词句未能充分准确地表达原文意义,这是研读圣经的人所不得不予注意的。另外,圣经各种译文虽不尽相同,但其根据和实意却是同出一源的。保罗认为绝不能“谬讲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这是每一个基督徒所共同持守的。(林后4:1—2)
4.圣经各卷的作者及要义
有些经卷的作者是直接写在经文上的,但有些经卷却没有署明作者的姓名,因此后世学者对某些经卷的作者考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与此同时,历代专家对圣经各卷的写作年代与写作地点也有些不同的阐述。下表中所列的作者、写作年代、写作地点以及经文要义,可能会与某些论著不尽相同,仅供读者参考。
旧约圣经各卷

经卷名称 作者(主要作者或可能的作者) 写作年代(耶稣降生前的约略年代) 写作地点(可能的地点) 经文要义(只作为参考)
创世记 摩西 1420 西乃旷野 神创造天地并拣选以色列人的列祖
出埃及记 摩西 1420 西乃旷野 以色列人是神拯救的子民
利未记 摩西 1420 西乃旷野 以色列人对神应有的事奉
民数记 摩西 1405 摩押平原 以色列人在神恩典中的悖逆与失败
申命记 摩西 1405 摩押平原 以色列人应遵行的律例典章
约书亚记 约书亚 1395 示剑 以色列人进入了神应许的迦南美地
士师记 撒母耳 1030 示罗 以色列人进迦南后最初几百年的兴衰
路得记 撒母耳 1025 示罗 以色列人的新盼望——大卫家的族系
撒母耳记上 撒母耳 1020 拉玛 以色列人不肯专心遵从耶和华,立扫罗为王而建国
撒母耳记下 拿单、迦得 980 耶路撒冷 大卫作王,以色列国成长而坚立

续表


经卷名称 作者(主要作者或可能的作者) 写作年代(耶稣降生前的约略年代) 写作地点(可能的地点) 经文要义(只作为参考)
列王纪上 耶利米 550 埃及 所罗门王生平及其晚年犯罪,以色列国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大两国
列王纪下 耶利米 550 埃及 以色列人和犹大人相继亡国而被掳
历代志上 以斯拉 450 耶路撒冷 大卫的族谱及其作王时以色列人的兴盛
历代志下 以斯拉 450 耶路撒冷 所罗门的功过及其后以色列人的衰亡
以斯拉记 以斯拉 430 耶路撒冷 以色列人从被掳之地归回圣城重建圣殿
尼希米记 尼希米 420 耶路撒冷 以色列人从被掳之地归回重建耶路撒冷城垣
以斯帖记 末底改 470 波斯 以色列人被掳时蒙神保守免于全族灭亡
约伯记 以利户 1500 乌斯 义人在苦难中亲眼见神后更为蒙恩
诗篇 大卫等人 1500—550 各地不同 以色列人祷告神赞颂神的诗歌
箴言 所罗门等人 940 耶路撒冷 劝勉人敬畏耶和华的箴言

续表


经卷名称 作 者 写作年代(耶稣降生前的约略年代) 写作地点(可能的地点) 经文要义(只作为参考)
传道书 所罗门 930 耶路撒冷 名利空虚无益,敬畏神有永远的福乐
雅歌 所罗门 970 耶路撒冷 寓意基督与教会之关系的爱情诗歌
以赛亚书 以赛亚 695 耶路撒冷 以色列人因罪受责并将蒙神眷顾
耶利米书 耶利米 626—560 耶路撒冷 背约的以色列人及其假先知必受责罚
耶利米哀歌(也是诗歌书) 耶利米 586(?) 耶路撒冷 以色列人被神管教求神怜恤
以西结书 以西结 590—565 巴比伦 以色列人被掳后的苦难与复兴的盼望
但以理书 但以理 605—536 巴比伦 但以理被掳后仍专心爱神见到异象
何西阿书 何西阿 715 撒玛利亚
耶路撒冷
以色列人背道受责与神的劝勉应许
约珥书 约珥 830 耶路撒冷 预言以色列人的灾难,神的应许与审判
阿摩司书 阿摩司 755 提哥亚 以色列及列国将受审判,当预备迎见神
俄巴底亚书 俄巴底亚 586(另说840年) 耶路撒冷 以东因攻击以色列而将灭亡

续表


经卷名称 作 者 写作年代(耶稣降生前的约略年代) 写作地点(可能的地点) 经文要义(只作为参考)
约拿书 约拿 775 尼尼微 约拿向尼尼微人传道,他们悔改蒙恩
弥迦书 弥迦 700 耶路撒冷 以色列人因罪受审判,神施恩的应许
那鸿书 那鸿 620 耶路撒冷 预言尼尼微人因恶行而将灭亡
哈巴谷书 哈巴谷 608 耶路撒冷 神回答哈巴谷的问题:义人因信得生
西番雅书 西番雅 610 耶路撒冷 神将审判犹大和列国,须悔改归向神
哈该书 哈该 520 耶路撒冷 神发命继续重建圣殿并应许赐福
撒迦利
亚书
撒迦利亚 518 耶路撒冷 呼唤被掳的余民归回,预示神爱长存
玛拉基书 玛拉基 425 耶路撒冷 以色列人归回后的罪恶和神的救恩
新约圣经各卷

经卷名称 作 者 写作年代(耶稣降生后的约略年代) 写作地点(可能的地点) 经文要义(只作为参考)
马太福音 马太 66—68 耶路撒冷 耶稣是救主,是君王
马可福音 马可 60 罗马 耶稣降世服事人,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路加福音 路加 62 罗马 耶稣在世一生言行完美至善
约翰福音 约翰 80—95 以弗所 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
使徒行传 路加 63—64 罗马 教会建立并把福音传到外邦各地
罗马人书 保罗 57 哥林多 基督徒是因信救主基督而被称为义的
哥林多前书 保罗 56 以弗所 不应纷争,不滥用自由,而应有爱心
哥林多后书 保罗 56 腓立比 使徒的权柄和传道的职责
加拉太书 保罗 49 安提阿 基督徒因信称义及蒙恩后的自由与应有的行为
以弗所书 保罗 61 罗马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应连于元首基督

续表


经卷名称 作 者 写作年代(耶稣降生后的约略年代) 写作地点(可能的地点) 经文要义(只作为参考)
腓立比书 保罗 62 罗马 基督徒应为福音齐心努力,效法基督,常常喜乐
歌罗西书 保罗 61 罗马 基督徒应坚信基督的权能,防避世俗邪说
帖撒罗尼
迦前书
保罗 51 哥林多 基督徒的盼望是基督的再次降临
帖撒罗尼
迦后书
保罗 51 哥林多 坚忍苦难,纠正基督再来的误解,辛勤工作
提摩
太前书
保罗 65 马其顿 谨守真理,防备异端,作好教会工作
提摩太
后书
保罗 67 罗马 激励青年传道人继续完成福音工作(人称本书是保罗的遗嘱与凯歌)
提多书 保罗 66 哥林多 怎样设立长老并帮助教会中不同的信徒

续表


经卷名称 作 者 写作年代(耶稣降生后的约略年代) 写作地点(可能的地点) 经文要义(只作为参考)
腓利门书 保罗 61 罗马 对改邪归正的信徒应以爱心饶恕接纳
希伯来书 保罗(?) 64 不详 基督超越旧约,作更美的新约中保
雅各书 雅各 45—48 耶路撒冷 行为是信心的表露与见证
彼得前书 彼得 64 罗马 以基督为榜样,忍受苦难坚定信心
彼得后书 彼得 66 罗马 坚守真道,防备假先知的异端迷惑
约翰一书 约翰 80 以弗所 持守真理,行为正直,爱主爱人
约翰二书 约翰 80 以弗所 勉励信徒彼此相爱,谨防假师傅
约翰三书 约翰 80 以弗所 勉励基督徒用爱心接待过往的信徒
犹大书 犹大 67—68 耶路撒冷 指责背道者,劝勉真信徒
启示录 约翰 95—96 以弗所 预言基督再来时将实现神的计划

附:圣经旧约与新约之间的连贯性
1.从旧约最后的一卷经文玛拉基书,到耶稣降生的年代,其间约有400多年之久。犹太人这段时间的信仰、生活与处境,受当时的历史影响很大,现简述于下:
(1)公元前430—前332年间,波斯帝国称霸于世。当时的犹太人居住地区(今巴勒斯坦一带)是波斯统辖的一个省。相对来说,波斯王比较尊重犹太人的信仰,犹太人享有信奉敬拜耶和华神的自由。
(2)公元前331—前167年间,希腊强大起来。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20岁时成为希腊军队的统帅。他向东进攻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诸国,只用四五年的时间,当时的列强便都被他征服了。但是在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进攻巴勒斯坦时,却放过了耶路撒冷,对犹太人的信仰和民族习惯,都采取了宽厚放任的态度。
(3)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四个大将分管了他的帝国。巴勒斯坦位于叙利亚与埃及之间,先受叙利亚当政的统辖,不久又归埃及首脑的治理约100多年。
(4)公元前198年叙利亚征服了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和犹太人又纳入叙利亚统占的范围。公元前175—前164年,叙利亚的王安提阿古·爱比法尼斯(Antiochus Epiphanes)非常暴虐。他决心使尽一切残酷的手段消灭犹太人。公元前168年,他毁坏了耶路撒冷,污秽圣殿,在耶和华的圣殿中为犹太人所反对的假神宙斯设立祭坛,却在耶和华的祭坛上摆设肮脏的牲畜,他下令禁止犹太人在圣殿中敬拜他们信奉的神,要求犹太人交出旧约经卷加以焚烧。对敢于存藏圣书的人则处以死刑。
(5)公元前167年,犹太的祭司马他提亚(Mattathias)协同他的五个对耶和华神忠心坚贞的儿子,率领着许多虔诚的犹太人起来反抗叙利亚。公元前166年,马他提亚战死,他的第三个儿子犹大(绰号马克比)继续统领犹太人作战,屡次打败强大的叙利亚人,竟于公元前165年攻取了耶路撒冷。他们洁净圣殿,重新举行献殿礼仪,这样就形成了后来犹太人的“修殿节”。犹大自任宗教领袖兼管政事,家族世袭作祭司同时秉政,被称为“马克比王朝”,成为独立的犹太国共100多年之久。但到公元前106年时,犹大第五代以后的诸王都很不肖,国势也日渐微弱。
(6)罗马帝国是继希腊之后的又一强国。公元前63年庞贝(Pompey)统治的罗马征服了巴勒斯坦。一度独立的犹太再次灭亡。庞贝委派了安提帕特(Antipater)为犹太总督。他的儿子大希律(Herod the Great)于公元前37年在罗马统治下得称为犹太王。大希律为了讨好犹太人,重新修建了圣殿。但是他残忍凶狠,当耶稣降生时,他听到东方几个博士说,有个孩子生下来要作犹太人的王,他竟把伯利恒一带两岁以内的男孩尽都杀了。(太2:1—16)耶稣降生之后,便开始了新约时代。
2.新、旧两约之间,虽然相隔了400多年,这期间世界历史又多有变化,但有些圣经学者却指出,旧约中有关犹太人盼望的救世主的预言,在新约里都应验在耶稣的身上。有人曾就耶稣降生和受难的预言经文,对比了新旧约的相应记载。例如:
(1)预言耶稣为童贞女所生。“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以马内利就是神和我们在一起的意思。)(赛7:13—14;参看太1:18—25)
(2)预言耶稣是耶西之子大卫的后代,且成为外邦(犹太以外各族)的救主。“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荣耀。”(赛11:10;参看太1:5—16耶稣的家谱)
(3)预言耶稣生在伯利恒。“伯利恒阿……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弥5:2;参看路2:4—7)
(4)预言耶稣被带到埃及避难,又从埃及出来返回犹太。“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11:1;参看太2:13—15)
(5)预言耶稣从加利利出来传道。“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着荣耀。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从今直到永远。”(赛9:1—7;参看太2:22—23)
(6)预言耶稣骑驴驹进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亚9:9;参看路19:28—38)
(7)预言耶稣多受苦难,最后为世人而死。“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赛53:3;参看可15:13)“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赛53:6—7;参看约10:10—11)
(8)其他关于耶稣被门徒出卖、被钉十字架、受难时的情景、死后的复活等预言,还有很多。因此虔诚的犹太人认为,旧约有些内容虽然是以色列人经历的史实,但是整个旧约都引人深思,使人期望一位弥赛亚(救世主)降世。而新约前四卷福音书,正是耶稣降世之后的记载,所以新旧两约连接得非常紧密。例如:
❶耶稣降生前,天使向童女马利亚说:“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他要为大,称为至高神的儿子。”(路1:30—32)天使又向约瑟显现说,马利亚“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0—21)

❷耶稣降生时,天使报喜信给伯利恒野地里牧羊的人们说:“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8—10)另外,“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太2:1—2)。

❸耶稣刚刚出来传道时,当时被犹太众人所尊重拥戴的约翰就指着耶稣作见证说:“看哪,神的羔羊,背负世人罪孽的。”(约1:29) 故此有些圣经学者认为:旧约是为新约作准备,而新约所记的又完成了旧约的预言和盼望,新、旧两约是一脉相承,连贯一致的。其中心内容乃是把耶稣显明出来。

《圣经》

the Holy Bible;the Bible;the Holy Scriptures;the Scriptures

《圣经》

the Holy Bible;the Bible;Holy Writ
(基督教的主要经典,分 《旧约全书》Old Testament和《新约全书》New Testament。前者是基督教继承犹太教的经典,后者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
~钦定译本Authorized Version(of the Bibl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