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狄尔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狄尔泰 【生卒】:1833—1911 【介绍】: 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生于黑森。曾就学于哥丁根大学,先后随郎黎特、洛采。后来在柏林大学,受特伦代尔堡和朗克的影响而学习神学、哲学和史学,专门研究施莱尔马哈。 1866年在巴塞尔大学任哲学教授。 1882年在洛采去世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并与同事蔡勒等一起深刻研究“历史的认识”与社会科学的建设,积极反对康德的形而上学。他虽然不是新黑格尔学派的成员,但是他是新黑格尔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中属于现象学派。他一生的主要著作有《施莱尔马哈传》(1870)、《社会科学概论》(1883)、《论描述的和分析的心理学思想》(1894)、《黑格尔青年时代》与《社会科学中历史世界的构成》(1910)等。 在心理学上,狄尔泰认为有必要把心理学建设成为一个个人精神生活体验的统一体的科学。在他看来,心理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科学的心理学,这种心理学把精神现象规定为一定数量的要素而从属于因果关系。他把这种心理学称为“说明性的或是构成性的心理学”;那种把构成感觉和感情的两极要素的一切精神现象给予因果说明的心理学,他称之为“描述性的与分析性的心理学”,这是社会科学的心理学。 狄尔泰指出,描述性的分析性的心理学的对象是精神生活的结构关系,对于这种结构关系的体验应该是心理学的出发点。 “结构关系的体验”是他概括全部心理学的简明公式。这些内在的经验,如我们理解一个手势,一个行动,一个句子,人生与历史,激情与痛苦等,绝不是假设的过程,而是描述性心理学的坚实基础。 这种心理学从体验到的内在关系开始,亦即从体验到的结构关系出发,用“分析的方法”去描述它的各个方面。而一切心理学的认识只能是对这种结构关系的分析。 什么是结构关系的体验?在狄尔泰看来,这种结构关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首先要通过外界(他认为外界只是现象),即要通过一个表象的世界,然后我们的意欲、情感、表象的整体关系与这个外界实在性相互间结合,这样便形成一种“结构关系的体验”,从而获得一种意识事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