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牡荆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牡荆子 中药名。 出《名医别录》。别名:小荆实、牡荆实、梦子、荆条果。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var cannabifolia(Sreb.et Zucc.)Hand.-Mazz.的果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高至5米,多分枝,有香味。新枝四方形,密被细毛。 花期7~8月。分布江苏等地。8~9月间,当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扬去灰屑杂质,藏干燥处。干燥的果实梨形或卵形,长3~4毫米,直径约2~3毫米,棕色,基部呈短尖状,顶端截形,有花柱脱落的凹痕。 表面光滑,或有不明显的纵纹。多被有宿萼,萼筒顶端5齿裂,外面有五条明显的肋纹,并密被灰白色短绒毛。 果壳坚硬,内有黄白色种子数枚。气微弱,味淡。 味辛微苦,性温。 《名医别录》:“味苦,温。”《本草纲目》:“辛,温。”《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厥阴经。”祛风化痰,下气,止痛。治咳嗽哮喘,中暑发痧,胃痛,疝气,妇女白带。《名医别录》:“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内服:煎汤,6~9克,研末或浸酒。《本草经集注》:“防己为之使。畏石膏。 ” ❸ 治湿痰白浊:牡荆子炒为末,每酒服9克(《濒湖集简方》)。 入酒1盏,煎1沸,热服(《本草纲目》)。 研末,温开水加酒少许调服(《湖南药物志》)。 25%煎液在体外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抑制较弱。现代临床用之治疗小儿咳喘。 用法:牡荆(叶、籽)45克,加水煎成100毫升,加糖,日服3次,每次10毫升。对有并发症的,结合辨证加用其它中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