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枫子
【名称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概况】: 异名 土鸦胆子(《广西中药志》)羊屎子(《中药材手册)牛耳铃(广西)。 基源 为虎皮楠科虎皮楠属植物牛耳枫的果实。 原植物 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历史 本品为广西地区用药,认为具有鸭胆子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认为误用。 《中药志》第3册予以收载。 余项参见“牛耳枫”条。。【生药】: 采集 秋后果实成熟现蓝黑色时采收,晒干。 鉴别 果实卵圆形至卵形,长7~10mm,直径5~6mm,表面蓝黑色,有时附有浅灰色粉末,粗糙呈小粒状,皱纹不规则,顶端常有2枚极短的点状柱头残迹,基部有圆点状凹入的果柄痕,有时可见棕色宿存花萼及果柄;果皮较薄。种子1粒,棕色。 气微弱,味略苦。 贮藏 置于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 种仁含38.6%油,1.2%总生物碱,从总碱中已分离出牛耳枫碱甲(Daphnicaline)、牛耳枫碱乙(Daphnicadine)、牛耳枫碱丙(Daphnicamine),还含少量反丁烯二酸(Fumaric acid)。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5 【药理】: 种仁含富马酸(延胡索酸),与琥珀酸合用,在体外有微弱的抑菌作用;ig60mg/kg,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抑制瘤重百分率为37.1%~38.6%);还有镇痛、抗电休克和镇咳作用。 参考文献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72 【药性】: 主治 慢性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5g。 使用注意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