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热液对流循环系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热液对流循环系统 指渗流的热水当运动到一定的深度,由于受热并在以下地质因素影响下会返回地表:遇到较深部的排放系统,如断裂和破火山机构等;遇到热交换体;遇到地震泵;到达一定的地质界面等。 斑岩铜矿床的对流循环系统 20世纪60年代,随著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定技术的发展,岩浆水和天水的对流循环模式相继提出(Lowell &.Guilbert,1970;Sillitoe,1973;Fournier,1967;Norton,1977、1978)1982;任启江,1977、1989;芮宗瑶,1984)。高侵位的花岗质斑岩体,一方面接受深部岩浆房分馏出来的高温(600~900℃)蒸气缕(Steam plume),同时作为一部热机,将斑岩体周围淋滤天水不断加热,加热的天水与岩浆水通过对流循环形成混合热流体,由此形成斑岩矿床成矿系统。 层状矿床的对流循环系统 1974年任弗罗提出了著名的萨布哈成矿理论,他认为与蒸发岩有关的层状金属矿床形成于海岸萨布哈带。这里气候干燥炎热,蒸发量极大。 在海滩生长著大量的蓝绿藻并有细菌滋生繁殖,在藻席之下为黑色软泥,并散发H2S(H2S为极好的贱金属还原剂)。蒸发泵流(evaporative pumping)引起海水和天水的强烈补给,将大量贱金属和贵金属源源不断地带到黑色软泥地带堆积,由此形成层状金属矿床。 Sedex和Volex矿床的对流循环系统 1980年哈钦森等为沉积容矿岩中的喷气矿床(Sedex)和火山容矿岩中的喷气矿床(Volex)制定了对流循环模式。哈钦森等认为在海水向下流入的过程,会发生 在较深部由H2O和CO2与二价铁硅酸盐作用分别形成H2和C,使流体变得更加还原了。 由于岩浆房的加热,海水密度变小,海水由向下循环转为向上循环。 由于C和H2结合形成一系列碳氢化合物如CH4、C2H6等,流体变成强烈还原的高盐度流体,在排放系统中可造成蚀变和沉淀出细脉-浸染状金属硫化物。还由于排放口系统中压力突然释放,热流体发生沸腾,蒸气爆发可形成角砾岩,由此最终形成Sedex型和Vol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大多数地质学家都意识到,热液对流循环系统是大型和超大型热液矿床生成的必要条件,而且对流循环体制要保持长期(10~50Ma以上)稳定。目前该问题的研究热点主要为:(1)HHP(high-heat producing)花岗岩是否是Sedex矿床生成的必要条件;(2)岩浆水、天水和海水在对流循环中的功能;(3)该系统的分类、作用过程和贡献。 。【参考文献】:1 Lowell J D, Guilbert J M. Lateral and vertial alteration minerallization zoning in porphyry ore deposits. Econ'Geol, 1970,65:373~408 2 Renfro A R. Genesis of evaporite - associated stratiform metalliferous deposits - a sabkaha process. Econ Geol, 1974,69:33~45 3 Hutchinson P W, Fyff W S, Kerrich R. Deep fluid penetrationand oer deposition. Minerals Sei - ence and Engineering, 1980,12 (3): 107 ~120 4 Soloman M, Meinrich C A. Are high - heat producing granites essential to the origin of giant lead -zinc deposits at Mount Isa and McArthur River, Australia. Explor Mining Geology, 1992, (1) :85~91 (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芮宗瑶研究员、张洪涛副研究员撰) 上一篇:交代成矿作用 >"热液过程热液过程下一篇: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目录 亦称“海底热液循环”(submarine hydrothermal circula)。 海水通过岩石裂隙或构造断裂带渗入海底地壳深层,并同地壳岩石发生化学成分交换。下渗的海水被地下岩浆房或未冷却的玄武岩加热后,上升并以海底热泉形式喷出海底。喷出的热液在微量元素组成和大多数金属元素(例如,Fe、Mn、Cu、Pb、Zn、Hg、Ni和Co等)含量上,与一般海水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环境条件(例如温度、Eh值和pH值等)的突然变化,热液发生沉淀,从而在热液喷口附近形成热液沉积物——多金属软泥或块状金属硫化物。迄今所发现的海底热液活动,主要分布在大洋中脊、弧后扩张型盆地内,以及深大断裂带。例如,大西洋中脊的TAG海区(26-30°N)、Famous海区(36-37°N)、Snakepit海区(23°N)、Romaneche断裂带等;东太平洋海隆的11°N、13°N、21°N热液区、科隆(Galapagos,加拉帕戈斯)扩张中心(86°09′W)、Juan be Fuca断裂带(45-49°N)以及Bauer盆地的转换断层带(10°S,100°W)等;印度洋的Aden海湾和Carlsberg洋脊处(9°N)等;此外,还有马里亚纳海盆、冲绳海槽等弧后盆地和红海中央裂谷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